摘要:4月正值外出踏青和春游的时节,聚集聚餐等活动增多,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增加。同时,野外野菜生长旺盛,外出游玩采摘谨防误采误食中毒。春季花粉易引发过敏性疾病。霍邱疾控提醒您应注意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胃肠炎、食源性疾病、花粉过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和流感等呼
2025年4月疾病风险提示
4月正值外出踏青和春游的时节,聚集聚餐等活动增多,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增加。同时,野外野菜生长旺盛,外出游玩采摘谨防误采误食中毒。春季花粉易引发过敏性疾病。霍邱疾控提醒您应注意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胃肠炎、食源性疾病、花粉过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该病主要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患者黏膜疱疹液等也可被感染。
预防要点:
1.接种疫苗。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2.避免接触患儿。尽量减少与患病儿童接触,不要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3.保持手卫生。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尤其在饭前、便后,及时做好手卫生,可按七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净双手。
4.减少聚集。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5.保持空气流通。教室、房间等儿童聚集场所要经常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
02 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0月到次年4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极易在工厂、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引起聚集性感染事件。
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者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等途径传播。诺如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易在人群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因此,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
预防要点:
1.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勤洗手及接触脏东西后,保持手卫生。
2.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保持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良好生活习惯,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3.妥善处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做好班级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相关部门。
03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等。常见症状以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头痛、脱水甚至休克等全身性反应,建议立即就医。
预防要点:
1.防范微生物污染。食物储存科学得当,生熟分开、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采购时应注意不同食材的储存条件,分类分区储存。建议少吃剩菜剩饭,隔夜凉菜不建议食用,隔夜饭菜在食用前应加热煮熟煮透。
2.警惕有毒动植物。不要采摘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及公路周边的野菜、蘑菇。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源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
3.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坚持做到清洁、生熟分开、做熟、安全温度、安全原料。
4.及时就医。因食用不洁食物或野生植物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及时就医。
04 花粉过敏
山花烂漫之时,花粉过敏高发,对于易过敏人群,应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要点:
1.减少接触过敏原。减少户外时间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在花粉浓度较高时段(如晴天、多风天)外出,减少花粉的吸入量。花粉高峰期,如遇大风天气,应关闭室内门窗以减少花粉逸散。
2.做好个人防护。外出郊游时最好带上抗过敏药品,穿长袖衣服,佩戴口罩和眼镜,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户外活动结束回家后,要及时更换外衣,并洗脸、漱口、清除鼻腔分泌物。
3.就医治疗。若感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时,应马上离开此地,及时到医院诊治。
0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虫叮咬史。主要途径为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引起病毒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偶有报道,主要为直接接触危重病人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引起的传播。
预防要点:
1.远离野草灌木。尽量避免在蜱虫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不要穿凉鞋。
2.加强个人防护。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可维持数小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3.进入室内做好检查。野外工作、旅游的人员在回到家后最好上下检查一遍身体,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 股沟和脚踝下方等部位是否有黑痣样的赘生物。
4.不适就医。有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蜱虫叮咬史。
06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近期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变大。幼儿园、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需要重点防范以下常见的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等。
预防要点:
1.积极接种疫苗。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水痘、流腮和风疹等,可结合自身需求和意愿,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2.保持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保持手卫生,注意咳嗽礼仪。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3.注意社交距离。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学校等集体单位注意防范聚集性疫情。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做好日常通风消毒,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等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着重防范出现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
➣官方回复(2025.3.30)!
➣黄泊渡村油菜花文化旅游季,春日盛宴等你来!(送福利)
➣四部门联手:事关个人信息保护!
➣霍绍斌赴冯井镇、临水镇调研
➣安徽全面取消住房限制性措施!
一审: 沈士刚
二审:郑田军
三审:陈安邦
来源:活力能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