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诚然后能敬,未及诚时,却须敬而后能诚。思无邪,诚也。闲邪存其诚。主一之谓敬。正衣冠(穿戴整齐),尊瞻视(神色尊严),动容貌(容貌端庄),整思虑(调整思虑,使心神集中),自然能生敬。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
第三课(3月23日)
一、检查作业。(向坚持晨读、坚持记日知录的同学学习)
二、抄、读二程学规第三段:
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诚然后能敬,未及诚时,却须敬而后能诚。思无邪,诚也。闲邪存其诚。主一之谓敬。正衣冠(穿戴整齐),尊瞻视(神色尊严),动容貌(容貌端庄),整思虑(调整思虑,使心神集中),自然能生敬。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无知。聪明如何磨去?使之则有,不使则亡。人思如泉涌,浚之愈新。学贵在自得,自得者所守固。学至于乐则成矣。笃信好学,未知自得之为乐。含其英,茹其实;精于思,贯于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三、延伸学习:如何记日记。
为什么要记日记:记日记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意志力的重要方法。鲁迅先生24年坚持写日记82万字。
怎样写日记?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事情。比如:1、简要日记:2025年3月9日,我到两程故里二程学堂,参加四书经典学习。第一课学了二程学规。
2、有体会的日记:2025年3月9日,我到两程故里二程学堂,参加四书经典学习。第一课学了二程学规。今天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正心、养性,即纠正不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延伸阅读:曾国藩说:看一个家庭的兴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2、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3、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
曾国藩对于家庭兴衰的看法,强调了勤劳、自律和读圣贤经典的重要性。
五、作业:1、背二程学规;2、坚持早起读书10分钟。3、记日记。4、查找并阅读:范仲淹家族800年不衰之谜。记录:范仲淹的“三问”。
第四课
1、读二程学规。(讲解:“而已”的含义:“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已”当“停止”;“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而已”,作语气词。)
2、检查作业。(会背前二段的奖少年二程连环画。能全背的奖二程书一本。)
3、示范:背通书《思》。二程学规强调“思”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思故有惑”“人思如泉涌,浚之愈新”“聪明如何磨去?使之则有,不使则亡。”(这里的“使之”即使用,也是要善于思考。)我们看周敦颐的《通书》是如何论述《思》的。我用了一周时间背会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百遍,自然会背。
《通书 思》:《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无思,本也。思通,用也。几动于彼,诚动于此。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人之功也,而吉凶之几也。《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几,其神乎!”
4、记范仲淹的三问:(从北宋到民国,跨越800年,培养出198个进士、67个知府、2个宰相,范氏家族没有一个贪官。)
1、是否清廉自守;(范仲淹之子范纯仁任知州时,有人送一筐橘子,他说:“家父有训,纤毫之物都算受贿。”)
2、可曾用俸禄资助贫苦;
3、是否坚持晨读夜诵。
4、记《大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5、读10分钟。
来源:超君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