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增程-混动-纯电?为什么只有比亚迪等小部分车企坚持做混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08:39 2

摘要:当前主流超级增程车型普遍搭载50-66kWh大容量电池,实现CLTC工况下350-450km的纯电续航能力。以智己汽车发布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为例,其采用行业首创的66kWh 800V增程专属电池,纯电续航突破450km,综合续航达1500km以上。广汽集团

超级增程技术作为增程式电动车(EREV)的进化形态,通过系统级创新解决了传统新能源车的核心痛点。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技术维度的协同突破:

当前主流超级增程车型普遍搭载50-66kWh大容量电池,实现CLTC工况下350-450km的纯电续航能力。以智己汽车发布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为例,其采用行业首创的66kWh 800V增程专属电池,纯电续航突破450km,综合续航达1500km以上。广汽集团推出的“星源增程”技术,在昊铂HL增程版上实现350km纯电续航与1369km综合续航。这种续航能力已接近主流纯电车型,彻底改变了增程车“短腿”的传统印象。

超级增程全面拥抱800V高压架构,配合5C超充技术实现补能效率革命。智己“恒星”系统支持268kW峰值充电功率,15分钟即可补充310km续航。这种补能速度使增程车在短途场景下完全具备纯电车的使用便利性,同时保留长途场景的燃油补给优势。与传统增程30分钟补能200km的2C快充相比,效率提升50%以上。

新一代超级增程引入AI驱动的能源管理策略,通过实时分析路况、驾驶习惯、环境温度等数十项参数,动态优化增程器工作区间。深蓝汽车超级增程2.0系统可实现“电量越开越多”的智能调度,在特定工况下反向为电池充电。这种智能控制使增程器始终工作在最高效区间,将传统增程“保电”逻辑升级为“创电”逻辑。

超级增程的性能飞跃建立在电池技术的三大创新基础上:

智己“恒星”电池采用纳米级复合防护层,通过减少电池副反应降低锂离子迁移阻力,使电导率提升30%。这一突破使电池在低电量(16%)状态下仍能输出2倍电轴功率,彻底解决传统电池“低电量性能衰减”问题。

传统多晶三元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易产生微裂纹,导致容量衰减。超级增程电池采用单晶三元正极材料,通过晶体结构优化将循环寿命提升50%以上。宁德时代为智己定制的电池包可实现3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针对北方用户痛点,超级增程电池开发出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30℃极端环境下,该技术可实现4℃/分钟的升温速度,充电效率提升15%。深蓝汽车“金钟罩”电池支持-30℃脉冲加热,配合智能温控系统,使冬季续航衰减率控制在30%以内。

智己“恒星”超级增程代表当前行业最高水平:

电池系统:66kWh 800V专属电池(行业最大容量)续航能力:CLTC纯电续航450km,综合续航1500km+补能效率:800V超充峰值268kW,15分钟补能310kmNVH控制:Zephyr 1.5T增程器配合ERNC主动降噪,怠速噪音仅36分贝

广汽“星源增程”技术聚焦性价比:

续航配置:昊铂HL增程版纯电续航350km,综合续航1369km技术特点:采用智能能量管理算法,优化增程器介入时机市场定位:主打20-30万元主流市场

深蓝超级增程2.0系统强调用户体验:

动力组合:原力超集电驱+智能增程+金钟罩电池环境适应性:支持-30℃脉冲加热,低温充电提速15%静谧性:NVH优化至36分贝,增程器介入无感零跑汽车:采用“电改油”思路,C01增程版纯电续航316km(CLTC)岚图汽车:岚海动力增程系统,纯电续航310km+,综合续航1400km+理想/小鹏:理想持续迭代增程技术;小鹏规划增程车型,采取双动力战略维度普通增程超级增程纯电续航100-200km350-450km+(智己450km)电池容量30-40kWh50-66kWh(智己66kWh行业最大)补能效率2C快充,30分钟补能200km800V+5C超充(智己15分钟补能310km)增程器效率热效率≤38%≥40%(智己Zephyr 1.5T发动机)NVH控制增程器介入噪音>45分贝ERNC主动降噪+全流程优化(智己怠速噪音36分贝)能源管理基础逻辑AI智能系统(根据路况/习惯动态优化)

超级增程通过“大电池+高电压+智能控制”的三重升级,将增程技术从“应急方案”提升为“主力方案”。传统增程车因纯电续航短,增程器频繁启动导致油耗高、噪音大;而超级增程在90%以上城市工况下可纯电行驶,长途场景才启动增程器,实现“用电为主、用油为辅”的理想状态。

电池技术能量密度:主流车型达200-300Wh/kg(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超快充:800V平台+4C/5C超充(保时捷Taycan 22.5分钟充至80%)低温性能:热泵系统+电池加热(特斯拉-30℃续航保持率>70%)电驱技术电机效率突破97%(华为DriveONE),集成化设计降低能耗15%。智能化域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小鹏X-EEA 3.0)支持高阶智能驾驶,实现整车OTA持续进化。续航焦虑主流续航500-700km(CLTC),但低温衰减30%-50%,高速续航打七折。补能困境中国超充桩占比<10%,节假日高速排队充电现象普遍。即使800V车型,实际充电速度受限于电网容量,30分钟充至80%已是极限。使用场景限制无家充用户面临充电不便;严寒地区续航腰斩;长途出行需精确规划充电站。

比亚迪混动技术历经五代迭代,形成覆盖全场景的技术矩阵:

1. 核心逻辑方面,DM - i混动技术采用以电为主的设计理念,发动机主要承担高效发电的任务。这种设计思路是基于对城市通勤等日常使用场景的深入研究。在城市拥堵路况下,频繁的启停使得传统燃油车的燃油效率大幅降低,而DM - i技术以电驱动车辆行驶,避免了发动机在低效区间的运转。当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启动为电池充电,始终让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间,从而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2. 从技术亮点来看,骁云 - 插混专用发动机堪称一大杰作。其热效率高达43.04%,这一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众多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燃油消耗。例如,知名汽车研究机构Auto Research在对不同发动机热效率与油耗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热效率每提高1%,在相同工况下油耗可降低2 - 3%。比亚迪的骁云 - 插混专用发动机凭借其高压缩比、阿特金森循环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如此高的热效率,为节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3. EHS电混系统同样功不可没。它具备无级变速的特性,相比传统的变速箱,平顺性提升了50%。这对于驾驶者来说,意味着在行驶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换挡时的顿挫感,极大地提升了驾乘体验。相关的用户调查显示,超过80%的用户在体验过搭载EHS电混系统的车辆后,对其平顺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以秦PLUS DM - i为例,其亏电油耗仅为3.8L/100km,这一数据在同级别车型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实际的市场反馈中,许多秦PLUS DM - i的车主表示,在日常城市通勤中,车辆的油耗表现非常出色,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4. 适用场景上,DM - i技术非常适合城市通勤人群。对于那些每天在城市中穿梭,追求低油耗的消费者来说,秦PLUS DM - i等搭载DM - i技术的车型无疑是最佳选择。比如在一线城市,上班族每天面临着长时间的堵车,使用DM - i车型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油费用,同时其安静的电驱动模式也为车内营造了舒适的驾乘环境。

1. DM - p混动技术以三擎四驱为核心逻辑,即发动机与前后双电机协同工作。这种设计赋予了车辆强大的动力输出能力。三擎四驱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行驶工况,灵活调配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输出,实现最佳的动力分配。在加速、爬坡等需要强大动力的场景下,发动机和双电机同时发力,为车辆提供充足的动力。

2. 技术亮点上,以唐DM - p为例,其系统功率达到452kW,零百加速仅需4.3秒。这一成绩在中型SUV市场中表现十分突出。汽车评测机构Car Review在对多款中型SUV的加速性能测试中,唐DM - p的零百加速成绩名列前茅。如此出色的加速性能,让驾驶者在超车、并线等操作时更加从容自信。

3. 在能耗方面,亏电油耗为6.5L/100km,纯电续航可达215km(NEDC)。这意味着即使在长途行驶中,车辆也能在纯电和混动模式之间灵活切换,既能满足性能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油耗。从用户的使用反馈来看,一些喜欢自驾游的车主表示,唐DM - p的纯电续航可以满足城市周边短途旅行的需求,而混动模式则为长途旅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 适用场景上,DM - p技术主要面向对性能有较高需求的用户。对于那些热爱驾驶,追求速度与激情的消费者来说,唐DM - p等车型能够满足他们对车辆动力性能的渴望。无论是在赛道上体验驾驶乐趣,还是在日常行驶中享受快速的加速,DM - p技术都能带来出色的表现。

在汽车领域,越野爱好者对于车辆的性能有着独特且严苛的要求。比亚迪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精心打造了DMO混动技术,它无疑是为硬派越野量身定制的专属方案。

核心逻辑

1. DMO技术的核心逻辑是将非承载式架构与纵置EHS电混系统完美结合。非承载式架构是越野车辆的经典设计,它具有独立的车架,车身安装在车架上,这种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和扭矩。在越野过程中,车辆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形,如崎岖的山路、泥泞的沼泽等,非承载式架构可以有效地分散应力,保证车身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许多经典的越野车型,如Jeep牧马人、丰田陆巡等都采用了非承载式架构,这也证明了其在越野性能方面的可靠性。

2. 纵置EHS电混系统则为车辆带来了更强大的动力和更灵活的能量分配。纵置布局能够更好地适应越野时的复杂工况,使动力传输更加直接和高效。电混系统结合了发动机和电机的优势,在需要强大动力时,两者可以协同工作,提供充足的扭矩;在低速行驶或需要安静行驶时,电机可以单独驱动车辆,降低噪音和能耗。

技术亮点强大的功率和扭矩:以方程豹5为例,其系统功率达到了惊人的500kW。如此高的功率意味着车辆在越野时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挑战,无论是攀爬陡峭的山坡,还是穿越深沟,都能游刃有余。轮端扭矩更是高达8000N·m,这使得车辆在起步和爬坡时具有强大的爆发力。在实际的越野测试中,方程豹5能够轻松爬上45度以上的陡坡,展现出了其卓越的越野性能。21速比低速越野档:21速比低速越野档为车辆在极端路况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低速行驶时,通过降低传动比,可以增加扭矩输出,使车辆能够缓慢而稳定地通过障碍物。例如,在穿越岩石地带时,低速越野档可以让车辆以极低的速度爬行,避免车轮打滑和车身晃动,提高越野的安全性和通过性。兼容云辇 - P液压悬架:云辇 - P液压悬架是比亚迪的一项创新技术,它能够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实时调整悬架的硬度和高度。在越野过程中,当车辆遇到颠簸路面时,云辇 - P液压悬架可以自动调整悬架的行程,吸收震动,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同时,它还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姿态,调整车身的高度,增强车辆的通过性和稳定性。适用场景

DMO技术的适用场景主要是硬派越野。对于那些热爱挑战极限、追求刺激的越野爱好者来说,搭载DMO技术的车辆是他们的理想之选。无论是在沙漠中冲浪,还是在丛林中探险,DMO技术都能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保障。例如,在穿越无人区的探险活动中,车辆需要具备强大的越野性能和可靠的动力系统,DMO技术的车辆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帮助驾驶者完成探险之旅。

在混动技术的发展道路上,比亚迪始终保持着领先的步伐。2024年发布的第五代DM技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再次刷新了混动技术的标准。

全球最高热效率

1. 第五代DM技术实现了全球最高热效率,达到了46.06%,超越了丰田Dynamic Force的41%。热效率是衡量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燃油的利用率。热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在相同的燃油消耗下,发动机能够输出更多的动力。众多汽车专家指出,热效率的提升是混动技术发展的关键,它不仅可以降低油耗,还能减少尾气排放。比亚迪通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优化发动机的结构设计等手段,实现了热效率的大幅提升。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比亚迪在发动机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全球混动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能耗突破

在能耗方面,第五代DM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亏电油耗仅为2.9L/100km,综合续航可达2100km。这一数据在混动汽车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低亏电油耗意味着即使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车辆的燃油消耗也非常低,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维度插电混动(PHEV)增程式(EREV)动力结构发动机可直驱车轮+电机驱动(双动力源)发动机仅发电,电机驱动(单动力源)工作模式纯电/混动/燃油(多模式)纯电/增程(双模式)能量路径发动机→车轮(高效),或→电池→电机(次高效)发动机→电池→电机(存在转换损耗)高速能效发动机直驱,油耗5-6L/100km能量转换损耗,油耗7-8L/100km驾驶平顺性发动机介入时可能顿挫全程电机驱动,无顿挫政策适应性部分地区享受绿牌政策(如上海)全国绿牌政策覆盖代表技术比亚迪DM-i、本田i-MMD理想增程、智己恒星增程

PHEV采用串并联架构,发动机既可直接驱动车轮,也可发电。在高速巡航等高效区间,发动机直驱避免能量转换损耗。而EREV为纯串联结构,发动机仅作为发电机,所有动力经电机输出,存在二次能量转换损耗。

城市工况:两者均以纯电模式为主,能效接近高速工况:PHEV发动机直驱优势明显,油耗比EREV低20%-30%低温环境:EREV因电池容量大,纯电续航保持率更高优势:解决纯电“补能焦虑”与混动“高速油耗”痛点,成为“全能型选手”局限: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长途油耗仍高于混动进化方向:增程器热效率向45%突破,电池容量向100kWh迈进优势:极致体验(零延迟/静谧)、零排放、低维护成本突破方向:固态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2028年量产)超充网络(2025年中国超充桩占比将达30%)换电模式(蔚来三代换电站3分钟完成)

1. 在全球汽车产业朝着新能源方向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混动技术作为传统燃油与纯电之间的过渡和融合方案,一直备受关注。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卓越表现,为整个行业带来了诸多深刻且具有前瞻性的启示。

2. 第五代DM技术以其令人瞩目的成果,有力地证明了混动技术通过极致的工程优化,能够逼近增程式电动汽车所带来的纯电体验。从数据上看,其亏电油耗仅为2.9L,综合续航可达2100km。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比亚迪研发团队对混动系统各个环节进行深度挖掘和精细打磨的结果。

3. 在动力系统的设计上,比亚迪通过对发动机、电机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协同优化,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发动机在混动系统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动力输出单元,而是与电机形成了一个智能、高效的能量交互网络。当车辆处于城市拥堵路况时,电机可以独立驱动车辆,避免了发动机在低效区间的运转,从而降低了油耗。而在高速行驶或需要强大动力输出时,发动机和电机又能协同工作,提供充沛的动力。这种智能的能量管理策略,使得车辆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高效的运行状态,与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城市通勤中所展现出的纯电体验极为相似。

4. 同时,第五代DM技术在保留高速能效优势方面也表现出色。增程式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由于发动机主要用于发电,其发电效率和能量转换过程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能量损失。而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则通过巧妙的系统设计,让发动机在高速行驶时能够直接参与驱动车辆,减少了能量转换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相关的专业测试数据显示,在高速行驶工况下,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车型相比一些增程式电动汽车,能够节省更多的能源,展现出了更强的高速能效优势。

5. 更为重要的是,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为行业提供了“技术融合”的新范式。在以往的汽车技术发展中,不同类型的动力系统往往被视为相互独立的领域,各个车企也大多专注于单一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然而,比亚迪打破了这种传统思维,将燃油发动机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电池管理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等进行了深度融合。这种技术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基于对不同技术优势的精准把握和巧妙整合。

6. 例如,在发动机技术方面,比亚迪通过不断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使其在混动系统中能够更好地与电机协同工作。同时,先进的电池管理技术确保了电池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为电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支持。智能控制技术则如同整个系统的大脑,能够根据实时的路况、驾驶习惯等因素,动态调整发动机和电机的工作模式,实现最佳的能量分配和动力输出。

7. 这种“技术融合”的新范式为行业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他车企可以借鉴比亚迪的经验,打破技术壁垒,加强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索更多的技术融合可能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混动技术的整体水平,也为未来汽车产业向更加高效、环保、智能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技术理念,为混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整个汽车行业树立了一个可借鉴的标杆,其“技术融合”的新范式有望引领行业在新能源时代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选增程:无家充、常跑长途、怕低温 → 代表车型:智己LS6增程版、理想L9选纯电:有家充、城市代步、追求极致 → 代表车型:特斯拉Model 3、蔚来ET5选混动:高速多、油耗敏感、需绿牌 → 代表车型:比亚迪秦PLUS DM-i、汉DM-p结语

超级增程技术的崛起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场景化解决方案”时代。它通过大电池、高电压、智能控制的融合创新,在纯电与燃油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而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突破则证明,混动路线仍有巨大优化空间。

未来十年,三种技术路线将长期共存:纯电主导城市出行,增程覆盖家庭用车,混动服务高频长途。最终选择权在用户手中——基于用车场景、基础设施条件和个人偏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动力方案,才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终极路径。#超级增程车型对纯电车型冲击多大#

来源:语言执行董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