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智造视界”国际工业短视频大赛筹备方案(征求意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20:00 2

摘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一场高端、开放、创新的国际性工业盛事。

​一、大赛总则

​大赛名称:​

2026 “智造视界” 国际工业短视频大赛

(2026 "Smart Manufacturing Vision"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Short-Video Competition)

​大赛主题:​

智造全新视界,链接全球创新

(New Vision of Smart Manufacturing, Connecting Global Innovation)

​大赛宗旨:​

聚焦全球智能制造前沿科技与应用实践!

通过短视频这一创新媒介:

展示智造魅力、传播智造知识、

弘扬智造文化、挖掘智造人才、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一场高端、开放、创新的国际性工业盛事。

​参赛平台:​

智能制造万里行工业短视频平台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在该平台首发并满足播出时长要求,包括智能制造万里行和智慧城市万里行等及其授权的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上的所有合法账号)。

​赛制赛区:​

分赛区选拔赛 + 全国总决赛。

赛区设置为:​

北京赛区、东北赛区、西北赛区、西南赛区、大湾区赛区、长三角赛区、山东赛区等

​​二、组织架构 (拟)​​

​指导单位:中国通信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智能制造万里行组委会

​联合主办:​

相关赛区所在地的工信厅/经信委、

国家级行业协会、

国际性工业组织(如IEEE)

​承办单位:​

各赛区牵头单位(如地方行业协会、重点高校、龙头企业等等)•

​合作媒体:​

国内外主流工业媒体、财经媒体、视频平台(如央视财经、新华网、中国工业报、YouTube等)

​​三、赛事日程安排​​

​筹备启动期 (2025年9月):​

完善方案、建立组织架构、敲定合作伙伴、搭建专题页面。

​全球征集启动 (2025年11月):​

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启全球作品征集。•

​作品征集期(2025年11月 - 2026年8月30日):​​ 各赛区进行作品征集、初步审核和宣传推广。

​分赛区评选(2026年9月1日 - 2026年9月30日):​

作品在平台展示不少于1个月,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赛区评选。

​分赛区颁奖与总决赛入围公布 (2026年10月上旬):​

各赛区独立颁奖,并公布晋级全国总决赛的名单。

​全国总决赛评审 (2026年11月下旬):​

专家评审团对入围作品进行终审。

​总决赛暨颁奖盛典 (2026年11月下旬):​

举办线下线上上高端峰会与颁奖典礼,

揭晓最终奖项。

​​四、参赛对象与作品要求​​

​参赛对象:​

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制造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及学生等,

工业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专家、产业工人等,

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爱好者、创作者等。

​作品内容方向:​

​智造·技术:​

前沿AI技术展示(数字孪生、AI质检、机器人协同等)、创新工艺揭秘、智造AI。•

​智造·应用:​

智能工厂、智能产线、智能产品、CPS智能体、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千行百业应用、经典解决方案案例剖析。•

​智造·人物:​

大国工匠故事、企业家论道、院士论坛、经济学家论坛、教育家论坛、青年人才创新分享。

​智造·概念:​

对未来工厂、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通信、未来生物制造的畅想、工业美学设计、科普知识讲解。

作品格式要求:​

时长:1分钟---60分钟。•

格式:MP4, MOV,分辨率不低于1080P。•

语言:鼓励添加中英文字幕,以提升国际传播力。

说明:必须为原创作品,版权清晰。

​​五、评选机制与指标​​

评选过程分为 分赛区海选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 确保公平、公正、数据驱动。

1.分赛区评选 (权重100%):​

​完全基于智能制造万里行平台上的客观数据:​

​播放量 (Weight: 30%):​

体现作品的传播广度和吸引力。

​点赞量 (Weight: 25%):​

体现作品的受认可和受欢迎程度。

​转发量 (Weight: 25%):​

体现作品的内容价值和扩散能力。

​评论量 (Weight: 20%):​

体现作品的互动深度和话题性。

(平台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定期公示)

2.全国总决赛评选 (权重100%):​

​ 客观数据 (50%)

专家评审团 (40%):​

由国内外知名院士、产业领袖、高校专家、知名导演组成。评审标准包括:

​技术含量与创新性 (10%)​

​内容价值与专业性 (10%)​

​艺术表现力与视觉冲击 (10%)​

​国际传播潜力 (10%)(如有英文字幕或国际元素 可加分)

​网络人气复核 (10%):​

将分赛区数据归一化后,按比例计入总成绩,尊重 民意基础。

​​六、奖项设置​​

​分赛区奖项:​

各赛区设“赛区十佳作品奖”、

“赛区最佳人气奖”、

“赛区优秀组织奖”。

​全国总决赛奖项:​

​最高荣誉:​

​ “金鸡奖” (1名,总决赛冠军)

​单项奖:​

“最佳技术奖”、

“最佳应用奖”、

“最佳创意奖”、

“最佳国际传播奖”

​综合奖:​

一等奖(3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10名)

​个人/组织奖:​

“年度杰出创作者”、

“年度最佳组织单位”

​​七、宣传推广计划​(拟)

1.视觉系统:​

设计高端、现代的赛事LOGO、主视觉海报、宣传片,融入齿轮、芯片、数据流等科技元素。

2 高端启动:​

在北京或上海举办高规格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领导、院士、企业CEO出席。

3 全球传播:​

通过合作媒体渠道,在LinkedIn、YouTube、X (Twitter)等国际平台进行推广,吸引国际参赛者。

4​赛区联动:​

各赛区承办单位组织本地化宣讲会、走进园区/企业活动,深入产业腹地。

5 线上线下融合:​

总决赛颁奖典礼采用“线下盛典+全球直播”模式,邀请国际嘉宾远程连线致辞。

​​八、预算与资源保障(可操作性核心)​​

1.经费来源 寻求政府专项资助、企业赞助(冠名、联合主办、奖项冠名)、市场开发。

2.团队组建 成立大赛常设秘书处,下设策划组、宣传组、技术组、联络组,确保专人专事。

3.技术保障​与平台技术团队紧密协作,确保征集通道畅通、数据统计准确、专题页面美观。

4 合作伙伴​尽快与拟邀请的指导、主办、承办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权责。

来源:智能制造万里行ACI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