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让美部长叹美六代机F-47未起飞先遇阻,天价研发费打水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19:36 1

摘要:2025年3月29日,美国前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一档军事播客中爆出猛料:“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能让我们的F-47还没起飞就被摧毁!”这句话瞬间点燃全球军事圈——耗资200亿美元研发的六代机项目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竟被中国导弹逼到“胎死腹中”的境地?更

据观察者网报道,2025年3月29日,美国前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一档军事播客中爆出猛料:“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能让我们的F-47还没起飞就被摧毁!”这句话瞬间点燃全球军事圈——耗资200亿美元研发的六代机项目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竟被中国导弹逼到“胎死腹中”的境地?更讽刺的是,这场技术豪赌的失败预判,竟源于美国空军内部的战略撕裂。

2017年,特朗普政府启动“航空创新倡议”,试图打破洛克希德·马丁对战斗机的垄断,让波音和诺斯罗普·格鲁曼重新入局。肯德尔透露,波音的原型机在2019年首飞,洛马则拖到2022年才拿出方案。但这两款被称作“X-Plane”的验证机,不过是飞行实验室,离实战部署差着十万八千里。真正的转折点在2024年。当NGAD项目烧掉80亿美元后,美国空军突然发现,六代机的单价可能飙升至1.8亿美元,是F-35的三倍。更要命的是,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显示,西太平洋基地的F-22、F-35在战时存活率不足30%,因为中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突防速度达10马赫,从发射到击中关岛安德森基地只需12分钟。

肯德尔揭秘,波音之所以击败洛马赢得NGAD竞标,靠的是“更大胆的气动布局”。坊间传闻,波音方案采用无尾翼+菱形机翼设计,隐身性能比F-22提升60%,但代价是机动性骤降。而洛马则延续F-22的常规布局,被批“缺乏创新”。这种技术路线分歧背后,是美军对未来空战逻辑的迷茫。NGAD最初定位为“穿透型战机”,需单机杀入敌方防空网夺取制空权。但随着中国部署反隐身雷达和超远程空空导弹,有人战机突防无异于自杀。于是,美国空军转向无人僚机(CCA)概念,试图用廉价无人机充当“炮灰”,结果又陷入“到底该造有人机还是无人机”的争论漩涡。

肯德尔在播客中描绘了一幅末日图景:西太平洋美军基地被数千枚东风-17瞄准,跑道在首轮打击中化为废墟,幸存战机甚至来不及升空。这种焦虑催生了美军的“基地防御优先”战略——与其花天价造六代机,不如多买反导系统和加固机堡。但现实更加残酷。中国在2024年试射的“星空-2”高超音速导弹,采用“水漂弹道”+多弹头分导技术,突防成功率超95%。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约翰·希尔曾哀叹:“我们现有的拦截系统,就像用弹弓打流星。”

NGAD的另一个死穴是“出口市场冻结”。F-35之所以成功,离不开英国、日本等盟友的订单分摊成本。但F-47的预估单价让盟友望而却步——1.8亿美元仅是最低配置,若加上激光武器和量子雷达,价格轻松突破3亿美元。澳大利亚国防部内部报告直言:“买一架F-47的钱够买12架‘忠诚僚机’,后者战损还不心疼。”更尴尬的是,美国可能只愿出口“阉割版”F-47。正如F-22从未外销,核心隐身技术和发动机对中国盟友严防死守。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策略,让潜在买家纷纷转向法国“未来空战系统”(FCAS)和英国“暴风”战机。

这场六代机困局折射出中美军事竞争的本质变迁。中国正用“导弹+卫星”的非对称战术,瓦解美军传统的装备代差优势。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电科展示的“天目”反隐身雷达,可在450公里外锁定F-22;航天科工的“红旗-27”导弹,专打高空高速目标。而美国的应对之策,却是陷入“造更贵战机→更怕被击毁→造更多防御系统”的死循环。兰德公司报告指出,若中美在西太平洋开战,美军基地在前72小时的战损率将达70%,NGAD根本来不及发挥作用。

当肯德尔对着话筒说出“F-47无法起飞”时,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傲慢与短视暴露无遗。六代机的困境,不仅是技术路线的误判,更是霸权思维对战场现实的脱节。而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正如一柄悬在太平洋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世界:现代战争,1.8亿美金买不到制空权。

来源:言听七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