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187】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儒家思想的闪光时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18:39 1

摘要:14年的游历时光充满了颠沛和挫折,统治者对孔子或敬而不用,或不予理睬,宋国人甚至企图加害于他。

前495年,56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14年的游历时光充满了颠沛和挫折,统治者对孔子或敬而不用,或不予理睬,宋国人甚至企图加害于他。

孔子没有谋求到官职,因而也无法践行他的治世理念。

途中多有困境,被人围堵,绝粮断食,与弟子走散,时常狼狈不堪。郑人嘲讽孔子的状态,累累若丧家之犬。

孔子表示然也,形容得很贴切。

最危险的一次是公元前489年,孔子第二次过陈,与弟子们困于陈蔡之间的荒野,多日绝粮,大家都处于一种濒死状态。或者说,认为自己可能即将饿死。

孔子仍坚持讲学、弦歌不辍。

子路心里堵得慌,问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

君子需要坚守道义原则,不像小人遇到困厄则失去底线,否则以诸弟子的武力值,找个村庄抢劫一把应该没问题。君子有操守,必定时常身陷苦危,满路荆棘。

子贡不忍老师年逾花甲还如此颠簸辛苦,建议道:“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天下的统治者们,都做不到老师提出的为政准则,要不您干脆降低一点标准,将就一下他们。

孔子叹道:我们秉持的大道,是社会的根本原则与规范,今天或许行不通,不被接纳,但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孩子,我们的使命是秉持,是一代接一代的坚守传承,不是追求世人相容!

孔子又问颜回: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今天受困在这荒郊野外,是因为我坚守的道义错了吗?

颜回回答:道至大,天下明白的人不多,能够推行的人更少。这不是道义本身存在问题,而是不知道,不循道的权贵们有问题。他们不容我们,我们依然坚持弘道,更彰显了君子的节操。

孔子开心笑道:说得好啊!我愿做你的家臣,辅佐你行此大道。

那一天,先秦的儒家团队骨干很饿,很惨,但是通过与孔子的谈话,心中都埋下秉承大道的坚实理想。不会因为自己的处境而动摇,也不会因为他人的态度而改变!

虽千万人吾往矣,知其不可而为之!

他们的余生再把这份坚忍和笃定散播给他人,哪怕相比过去,仅仅增加了一位弘道者,理想者,这支队伍总是在扩大,生生不息。

尽管孔子坚守的道与我们现在坚守的道,在内容上不再完全一致,但儒家的核心精神已经悄然注入华夏人的血脉。

总有不计生死的勇者,为我中华负重而行!总有不为权势的义者,为我百姓博取光明!

来源:大鼻子逗侃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