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往事(39)天主教堂传枪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17:58 5

摘要:1914年1月25日,这一天是大年三十,河南农民军白朗的部队攻占了六安,他们进城以后,便捣毁了衙门和监狱,放出了囚犯,把大户人家抢劫一空,然后点火烧毁,一时间,六安城里火光四起,一片混乱。当时,白朗军的司令部,设在北门下洼子皋陶祠内。

天主教堂传枪声

文 / 姚俊

1914年的大年初一,位于六安城关塘子巷口的天主教堂里,传来了一声刺耳的枪声,传教士奚凤鸣死于枪下,继而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六安教案”。

六安天主教堂

1914年1月25日,这一天是大年三十,河南农民军白朗的部队攻占了六安,他们进城以后,便捣毁了衙门和监狱,放出了囚犯,把大户人家抢劫一空,然后点火烧毁,一时间,六安城里火光四起,一片混乱。当时,白朗军的司令部,设在北门下洼子皋陶祠内。

第二天,白朗派几个士兵到南门的天主教堂,通知传教士到司令部去,目的是想要一些钱财。此时的天主教堂共有四名传教士,因为城里的局势混乱,于是就留下法国传教士奚凤鸣看守教堂,同时也留下了两名士兵,然后由洋教士吉盘德带领另外两名传教士去见司令白朗。

哪知道吉盘德刚走出不远,就听到教堂里传来了枪声,吉盘德赶紧返回教堂,这时发现奚凤鸣已经中弹身亡。

后来,在吉盘德面见白朗的时候,白朗一方面对奚凤鸣的去世表示惋惜,另一方面对吉盘德解释这是误杀,说奚凤鸣做完礼拜准备回房间,看守士兵以为他要逃跑,于是就开枪射杀了奚凤鸣。

面对这样的解释,看着身边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吉盘德敢怒不敢言,只得默默地接受。随后,白朗下令军队全力保护教堂,并派出士兵将吉盘德等三教士护送到安庆。

白朗,河南宝丰县人,1873年出生在一个小地主家庭,曾经读过一年多的私塾,传说因为受到地方官府的欺压,于1911年10月愤而起事,以反对袁世凯为名,成立了“公民讨贼军”。因为白朗谐音的原因,后来人们称之为“白狼”,六安人习惯称之为“小白狼”。

白朗军占领六安总共三天,期间,六安城关遭受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灾。

吉盘德来到安庆之后,立即向安徽省军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同时,法国公使也向北洋政府提出了抗议,并要求赔款25万两白银。

当时,洋人在中国的地位很高,杀了洋人是一件很大的事,于是袁世凯立刻命令安徽都督倪嗣冲办理,倪嗣冲指派安徽省财政厅长龚心湛,与安庆天主教堂负责人荣福成进行谈判。

双方经过四个多月的交涉,反复磋商,不断讨价还价,最终,奚凤鸣被杀的“六安教案”以及清朝遗留的英山“杨柳湾教案”,一共赔偿了大洋9万元。

倪嗣冲

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起始于明朝时期,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教士有数百人,他们早期传教的方式较为温和,注重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多采用“附儒传教”策略,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结交士大夫来传播宗教,基本不涉及政治。

例如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他们不仅传播宗教,也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以儒家思想为桥梁,还向欧洲介绍《四书》《五经》等典籍。

利玛窦,字西泰,意大利人。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

利玛窦来华后学习并精通汉学,他与明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一起,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他们创造了许多汉语词汇和几何术语并延用至今。例如:星期、直线、曲线、直角、钝角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幅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也是利玛窦制作的,为中国第一次带来了“全世界”的概念,中文许多地理名词也来源于此,例如:南极、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

利玛窦与徐光启

汤若望,德国科隆人,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到澳门,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朝。崇祯年间参与徐光启主持的历法全书《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并根据德国天文学家蒂谷的理论修订了中国二十四节气,同时受崇祯帝之命,还成功造出大炮,完成了《火攻挈要》一书。

汤若望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随着传教士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信徒人数快速增长,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冲突也变得越来越多,清廷担心传教活动会动摇其统治基础,于是开始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播,传教士除少数在朝廷供职者可获豁免外,其他全部被逐离了中国。

鸦片战争后,随着国力衰弱,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卷土重来,这一时期,传教活动异常活跃,影响范围也迅速扩张,当时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外国传教士有数千人之多,传教文化和传教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六安的天主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天主教在六安的传播,开始于清朝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当时,西方教士金式玉以及中籍教士李秋来到六安传教,但官府规定,不准在州府一级的地方设教堂,于是,他们就在霍山县城首先建了一个天主教堂,接着又在诸佛庵、古佛堂、管家渡、漫水河、烂泥坳、黄栗杪等集镇建立了公所。

后来,随着西方势力越来越强大,清廷逐渐开放了传教限制,到了1884年,法国传教士荣云锦来到六安,经过多方筹资,最后在六安城关塘子巷购地12亩,建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天主教堂,共有房屋有90多间。

六安天主教堂现状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霍邱城关南大街建天主教堂,下设河口、长集、众兴等9个堂口。次年,六安城关天主教堂在苏家埠、戚家桥、韩摆渡、丁集,独山等处建分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法籍传教士戴尔第首次去舒城传教,翌年在城关建教堂,以后又在双河、干汊河、桃溪建分堂。这时,天主教开始在六安境内广泛传播。

1944年,六安天主教堂在城关三道巷办崇义初级中学和介福小学,第二年合并为崇义小学,同时在教堂内办慈心医院,设外科、眼科,这是六安较早的西医医院之一,不过,由于当时西医不被大众接受,这个慈心医院的规模并不大。

奚凤鸣是在1901年来到六安主持教务的,他在六安的时间总共有13年,他为人和善,与老百姓的关系很融洽,另外,他酷爱照相,我们后期看到的六安老照片,很多都是奚凤鸣拍摄的。

六安天主教堂现状

1951年,舒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天主教徒代表积极响应“天主教自立革新宣言”,同时提案驱逐外籍传教士戴尔第出境。同年,六安县天主教总本堂哥伦比亚籍神甫丁惠如无理殴打工人陈多友,丁被驱逐出境。次年,六安县的天主教徒订立爱国公约,纷纷参加街道组织的生产组。至此,六安天主堂总本堂和各县分堂都停止活动。

——完——

来源:六安寒江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