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时跑4趟!记者实测“窜稀”酸奶:45元一杯的“通便神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8:34 1

摘要:最近,一款号称能让人 “窜稀” 的网红酸奶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己的 “畅饮” 体验,有人甚至调侃这是 “厕所加速器”。9 月 3 日,怀揣着好奇与疑惑,记者决定亲自下场,在郑州某网红酸奶店下单了销量第一的 “高阶版小蛮腰 buff 第 16

最近,一款号称能让人 “窜稀” 的网红酸奶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己的 “畅饮” 体验,有人甚至调侃这是 “厕所加速器”。9 月 3 日,怀揣着好奇与疑惑,记者决定亲自下场,在郑州某网红酸奶店下单了销量第一的 “高阶版小蛮腰 buff 第 16 版”,550 毫升标价 41 元,这价格着实不便宜,堪称酸奶界的 “贵族”。

当记者打开商品详情页,一行醒目的提示映入眼帘:“肠胃弱者慎入!婴幼儿、跟风党勿买,每日限 1 杯” ,这仿佛是商家提前给消费者打的一剂 “预防针”。再看配料表,里面含 100 亿 B420 菌、西梅浓缩汁、菊粉等成分。联系客服咨询时,客服直言不讳:“喝完大概率会‘畅’,不过因为个人体质不同,反应也会有差别。” 这一番描述,让记者对这款酸奶的 “神奇功效” 越发期待,又隐隐有些担忧。

13:00,记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了这杯网红酸奶,开始品尝。酸奶入口,口感酸甜,伴随着西梅和桃子的果香,味道还算不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13:20,记者顺利饮毕,静静等待着传说中的 “畅” 感来袭。

起初的一个多小时,一切风平浪静,记者甚至怀疑这只是一场夸大其词的营销噱头。然而,15:10 左右,平静被打破,记者开始感觉到肠鸣加剧,肚子里仿佛有一群小虫子在蠕动。紧接着,这种蠕动感越来越强烈,逐渐演变成了持续性的肠道搅动。15:30,记者终于忍不住冲向了厕所,首次腹泻来临。

从这一刻起,记者开启了长达 4 小时的 “厕所马拉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肠道仿佛失控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就发出强烈的信号,催促记者奔向厕所。至 19:30,记者累计如厕 4 次。这种腹泻并非普通的拉肚子,而是一种持续性的肠道蠕动,还伴随轻微腹痛,整个人也变得虚弱乏力,仿佛身体被掏空。

在体验完这场 “窜稀” 之旅后,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相关反馈,发现众多网友的经历与自己如出一辙。网友 “@酸奶刺客” 称:“自诩钢铁肠胃,半杯没喝完就蹲在厕所出不来,差点叫救护车!” 还有更夸张的,一位消费者直接晒出了急诊病历,上面诊断为 “急性肠炎”,而病因直指 “过量摄入高纤维益生菌”,看来这网红酸奶的威力着实不容小觑 。

这网红酸奶为何有如此强大的 “窜稀” 能力?记者带着疑问咨询了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结果令人震惊。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叶艳彬指出,成人每日益生菌合理摄入量为 10 亿 - 50 亿,而该品牌 “Buff 畅系列” 宣称含 5000 亿活性菌 ,“一杯超标百倍,相当于给肠道‘灌炸弹’。” 如此超量的益生菌进入肠道,肠道菌群难以招架,原本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肠道生态系统陷入混乱。

武汉普仁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张妍进一步解释,过量的益生菌不仅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这款酸奶中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还会大量吸水膨胀,对肠壁产生强烈刺激。这双重作用叠加,就导致了腹泻的发生。“本质上,这是一种‘物理性催泻’,并非正常的通便,长期如此会对肠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张妍强调。

这款 “窜稀” 酸奶能在短时间内爆火,背后是商家精心策划的营销手段,精准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该品牌早在 2023 年就推出了 “畅” 系列,主打 “排宿便、控体重” 的功效 ,瞬间击中了众多消费者,尤其是那些深受肥胖困扰、渴望减肥的人群痛点。

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一场 “窜稀挑战” 悄然兴起,“喝完多久排?”“拉完瘦了 2 斤!” 等话题迅速成为热门,吸引了大量网友参与讨论和分享。不少消费者坦言:“其实心里也清楚拉的只是水分,体重降了也只是暂时的,但每次吃完火锅等高热量食物后,喝上一杯,心理上就会觉得‘没那么罪恶了’,好像真能把摄入的多余热量都排出去一样。” 这种心理暗示,让消费者对这款酸奶产生了依赖。

更有甚者,一些博主为了吸引流量,开启直播测评 “致泻速度”,屏幕上的 “厕所计时器” 不断跳动,竟吸引了百万网友围观,将原本是酸奶副作用的腹泻娱乐化、标签化。在这场狂欢中,“窜稀” 不再是令人尴尬的生理现象,反而成为一种可以炫耀、分享的 “社交货币” ,商家则在背后坐收渔利,赚得盆满钵满。

这款 “窜稀” 酸奶爆火的背后,是商家屡试不爽的营销套路,而这早已不是该品牌第一次玩这种 “健康概念” 的把戏 。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品牌过往劣迹斑斑,曾因一系列擦边宣传被调查。2024 年推出的 “Superboy 男友力” 酸奶,添加玛咖、鹿鞭等成分,包装上标注 “18 禁”“60 岁以上不敢卖” ,如此大胆的宣传,被众多消费者质疑涉嫌虚假宣传,引发了轩然大波。还有 2021 年,其宣称 “藻蓝蛋白酸奶抗炎抗衰”,最终因虚假宣传被罚 6 万元 ,这无疑是给盲目跟风的消费者和商家敲响了一记警钟。

此次的 “窜稀酸奶” 不过是延续了这种 “保健品化” 的营销路线,将酸奶包装成具有特殊功效的功能性食品。45 元一杯的定价,是普通酸奶价格的 3 - 5 倍 ,如此高溢价,靠的就是贩卖 “通便焦虑”,利用消费者对健康和减肥的急切需求,收割智商税。

在这场 “通便经济” 的狂欢中,监管的缺失让这款酸奶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记者注意到,该产品包装仅标注 “建议肠胃弱者慎食”,这样模糊的提示,没有明确具体的禁忌人群,也未给出安全剂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在黑暗中摸索,充满了不确定性。

市场监管部门明确表示,现制饮品目前尚无 “功能性食品” 的审批通道 。这就意味着,此类产品若添加药用成分或超量营养素,很可能涉嫌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有律师也指出,商家利用 “因人而异” 这样的模糊表述来规避责任,一旦消费者因饮用这款酸奶引发严重健康问题,在维权时将面临重重困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在这场博弈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他们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在这场关于 “窜稀” 酸奶的争议中,医生们纷纷站出来发声,提醒消费者切勿盲目跟风,拿自己的肠道当 “试验田”。张妍指出,过量饮用 “窜稀” 酸奶,最直接的风险就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短时间内多次腹泻,会导致身体大量失水,引发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因电解质失衡,出现抽搐、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老年人及儿童来说,肠道本就较为脆弱,对这种 “窜稀” 酸奶的耐受性更低。一旦腹泻,更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进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张妍强调,无论是为了减肥还是追求 “通便” 效果,都不应忽视这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叶艳彬则建议,想要改善肠道健康,应遵循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寄希望于这种 “窜稀” 酸奶。她给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健康搭配方案:每天饮用 1 杯 200 毫升的普通酸奶,摄入 200 克蔬菜,补充 25 克膳食纤维。普通酸奶中的益生菌能帮助调节肠道菌群,蔬菜富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这样的搭配既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能维护肠道的正常功能。

针对 “排宿便、清肠毒” 这些商家炒作的概念,叶艳彬明确表示,这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伪概念。人体的肠道有自己的正常代谢机制,根本不存在所谓的 “宿便” 和 “肠毒”。真正的健康是建立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而不是靠拉肚子 “拉” 出来的。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这些虚假宣传所误导,以免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从 “酵素减肥” 到 “益生菌通便”,健康焦虑催生的网红产品层出不穷。这款 45 元的酸奶,卖的不是口感,而是 “花钱买腹泻” 的猎奇心理,是对 “瘦即正义” 的畸形迎合。医生提醒:肠道健康没有捷径,跟风追捧 “窜稀神器”,小心赔了钱包又伤身体。你会为这种 “通便酸奶” 买单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夜刀神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