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发现!2025年全国科普月联合主场活动在重庆启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7 15:51 2

摘要:9月6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联合主场活动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开帷幕,标志着跨域联动的长江流域“自然有发现”科普联合行动全面启动。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9月6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联合主场活动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开帷幕,标志着跨域联动的长江流域“自然有发现”科普联合行动全面启动。

“自然有发现·山与诗的自然和鸣”森林阅读音乐会现场,重庆市林业局供图

本次活动由中国林学会、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碚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现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长江沿线11个省市的25家自然保护地、植物园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长江流域“自然有发现”科普联合行动倡议》,携手打造一条“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长江自然科普走廊。

25家单位共同发起《长江流域“自然有发现”科普联合行动倡议》。重庆市林业局供图

根据联合行动倡议,各方将依托各自然保护地与植物园的资源优势,系统开展物种监测、自然教育、科普地图共建与科普研学等项目,全面提升长江流域自然科普协同效能,为长江大保护注入坚实的公众基础和传播动能。

活动构建了“科技工作者引领、专业志愿者支撑、公众志愿者广泛参与、艺术志愿者创意赋能”的多维志愿服务体系,全面覆盖活动策划、现场执行、艺术创作与科普传播等环节。中国科学院、重庆市林业科学院、重庆市林学会等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普领航员”,带领公众识别物种、讲解生态知识。重庆动物学会鸟类专业委员会、润山志愿服务中心等专业志愿者作为“自然向导”,提供线路引导、数据采集与安全服务。

活动中,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青年美术家协会、圭来艺术馆等艺术志愿者运用缙云山自然素材,参与主视觉、活动手册与打卡地图设计,创作出多个自然艺术现场,与山林意境交融,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视觉语言。此外,自然爱好者、企业、大学生等志愿者则穿梭于各活动板块,细致做好签到引导和物资分发等服务工作。

活动现场。重庆市林业局供图

在“自然有发现·山林的邀请”自然科普展览上,45块精心设计的展板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艺术画卷,生动讲述着长江流域多彩的生态故事。在“自然有发现·发现一个野朋友”自然科普行动中,1200名公众化身“公民科学家”,在科技工作者与专业志愿者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深入缙云山保护区的自然小径,开启生态探秘之旅。

在“自然有发现·交到一个野朋友”名家科普课堂上,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以《中国濒危野生动物及其保护》为主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揭秘动物行为背后的奇妙密码;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金效华通过《中国有多少种兰花》带领公众领略兰科植物的多样魅力;西南大学蜘蛛专家张志升以《小蜘蛛大生态》为主题,引导观众用全新视角发现蜘蛛世界的精妙构造。

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作主题分享。重庆市林业局供图

主办方还举行了“自然有发现·缙云奇妙夜”夜观探秘、“自然有发现·山与诗的自然和鸣”森林阅读音乐会、自然科普游园+绿色低碳互动展等系列活动,让科学精神融入公众日常,让更多人在自然中受益、在科普中成长。

据统计,本次活动累计动员共建机构超过40家,志愿者超过300人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生动诠释了“志愿精神无处不在,科普之光人人点亮”的服务理念。

来源:华龙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