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天,你要是进了九龙那家破破的庙,可能会看到一位穿着素净僧衣、举止得体的女人,被大家唤作“师太”。说她是庙里的当家人,倒也没错,喝茶念经、人缘极好。可谁知道等太阳落山之后,另一个史姐又冒出来了——香港中环高档夜场里,灯光下一抹长发倩影,千金一掷,连服务生都开玩
白天,你要是进了九龙那家破破的庙,可能会看到一位穿着素净僧衣、举止得体的女人,被大家唤作“师太”。说她是庙里的当家人,倒也没错,喝茶念经、人缘极好。可谁知道等太阳落山之后,另一个史姐又冒出来了——香港中环高档夜场里,灯光下一抹长发倩影,千金一掷,连服务生都开玩笑叫她“老板娘”。史爱雯,这女人到底有几副面孔?咱们今儿不八卦,她身上的故事,倒真像一台大戏。
刚来香港那年,没人知道她底细。只知道东北口音,话里带着点酸楚和不甘。史爱雯原本在吉林,家是普通工人,家风也正,经常给邻居帮忙。可天有不测,男朋友借她钱一夜消失不见,工作单位效益不好被裁,连房租都交不起。人生像掉进深井,那阵子她形容自己活得像鱼缸里的泥鳅——看不见天,摸不到岸。
说来也怪,正巧路过一个小庙,那庙平时极冷清,几天都没几个人进香。那天,她站在院子一角,扑簌簌掉泪,偏偏被庙里年老的师太撞见。老太太好话好意,“孩子,佛门为你开着”,于是顺水推舟收留了她。这事传出去,附近不少人都替她松了口气,说是“有佛缘”。
一开始,史爱雯确实像变了个人。锅碗瓢盆一手承包,早晚礼佛,帮师太整理账本,甚至主动去社区帮着收拾流浪猫。有段时间附近人对她评价挺高,说庙里气氛都暖和起来。香客渐渐多了,那和尚老住持临终前,居然点明让她接管庙务,整个庙上的香炉和账本全都交给她——要知道,这么大的信任,在外人看来真有点不可思议。
可要说变化,真是官帽一戴,心思就不一样了。别的庙都是老老实实念经,史爱雯却热衷跟人打交道。她不满足于庙里的小圈子,总琢磨怎么让庙火起来。某年的中秋,她主动拉着志愿团做义工,吸引了一个地产女老总来进香。谈话间俩人意气相投,香客越走越上流,连香港的两位上市公司太太也经常过来与她聊家常。渐渐的一传十、十传百,庙里捐款桌子都快摆不下。
日子久了,史师太名气越来越响。有一回还被邀请参加港岛慈善晚宴,大老板当场给了十几万香火钱。周围人都说这位尼姑“有手腕,见过世面”。可她自己却总跟庙里姐妹们唠叨:“修行得走出去,不是只在庙里蹲着陪佛念经——人生要懂得体验。”周六她带大家去海边散步,周日带访客品茶聊天,每次活动都能把小庙办成party,有时候我都怀疑她是不是拿庙当社交场在玩。
可明面上风光,其实背地里早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你要问史师太生活里还有啥秘密?私下告诉你,咱香港这点地,拥有一片私人别墅,至少上千万!史爱雯那庄园后院,有大泳池,管家打理,司机随叫随到。傍晚时分,她脱了僧衣,擦上彩妆,戴上耳坠,变身时髦女郎,驱车赶往海边夜场,进门不是老板就是VIP,连店长都给她预留专属位置。
可别以为她只混场子,社会上的小伙子还真是前仆后继地追她。有位据说练拳击的,肌肉发达,经常在史姐夜场包间守着等她。除此之外,她还在时尚圈有名气,经常拿Hermès的限量包去换酒水,服务员偷偷在背后议论,“这姐手里能捧下我们的年度业绩”。但奇的是,相比那些男宾争相讨好,她反倒像是猎人,谁让她开心了,当晚场子里消费就有数不清的账单。
转回庙里说,最让人意外的是史姐那“婚史”。庙中传说,有两名和尚曾一度成了她的“亲家”,但后来各自搬来香港,办的婚礼其实是帮人办身份——明面上皆大欢喜,暗地里则是权宜之计。经历了几次风波,熟人之间都在茶余饭后议论,说尼姑竟然玩出这些门道。
事情到这,就有点脱轨了。香港媒体嗅觉灵敏,微博晒出她夜场照片,又扒出她在庙收捐款的账本。网上一阵风暴,信众议论纷纷——“哪能一边念经一边夜游?”香客们一下变得谨慎,有些甚至要求退捐。有人说:“这史师太供的不是佛,是自己的口袋。”
最后,龙蛇混杂总有闭幕时。警车开到庙门,工作人员带走了史爱雯。账本一查,真有几百万的流向不对,家里别墅、夜场VIP卡、保姆工资——都成了调查目标。人们私下嘀咕:“这年头既能当师太,又能做头牌,究竟是本事还是祸根?”
有时候我也会想,像史姐这样的人,到底是在摆渡还是在造浪?庙门之外,寂寞午夜,有人冷眼旁观,有人信口开河。她那身打扮,是她自选的人生?还是命运推着走的?其实也未必能说得清。一个女人,一念之间,庙门内外,成佛还是成魔,兴许谁都没有答案吧。
来源:积极的葡萄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