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韩国,人均一年要吃掉77斤泡菜。原本作为佐餐小菜的泡菜,在韩国却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主角。据统计,韩国每年泡菜的消耗量高达200万吨左右,95%的韩国人每日都会食用泡菜。以韩国约5100多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吃掉约77斤泡菜。
在韩国,人均一年要吃掉77斤泡菜。原本作为佐餐小菜的泡菜,在韩国却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主角。据统计,韩国每年泡菜的消耗量高达200万吨左右,95%的韩国人每日都会食用泡菜。以韩国约5100多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吃掉约77斤泡菜。
无论是吃年糕、米饭,还是泡面,泡菜都是不可或缺的搭配。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首韩语歌曲中,就有“如果没有泡菜,我就活不下去”的歌词,这并非夸张。
泡菜是如何在韩国流行起来的?为何韩国人对泡菜如此痴迷?
2010年,韩国白菜价格飞涨,腌制20颗白菜的成本飙升至1800多元,引发民众强烈反应,媒体甚至喊出“泡菜危机”。2013年,韩国成功将越冬泡菜文化申遗,还建立了泡菜博物馆,足见韩国人对泡菜的热爱与重视。
2010年,美食博主李子柒上传了视频《萝卜的一生》,记录了萝卜从种植到制成泡菜的全过程。视频中,不仅有腌制萝卜,还展示了多种蔬菜泡菜的制作。
没想到,这样一个分享美食的视频,竟引发大批韩国网友的围攻。他们坚称泡菜是韩国传统食物,指责视频是对韩国饮食文化的侵权。随后,大批中国网友也加入这场网络讨论。
实际上,韩国并非泡菜的发源地。
世界多地都有各具特色的泡菜,其诞生源于人们对食物储存的需求,期望在冬季蔬菜短缺时仍能吃到蔬菜。泡菜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的“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其中“菹”意为腌制加工,作名词时指古代泡菜。
可见,在3000多年前没有冰箱的时代,古人就已掌握用盐和水腌制蔬菜,使其跨越季节的方法。
关于韩国泡菜工艺的起源,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在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公元427年-660年),中国的盐制菜技术传入朝鲜半岛,并迅速扎根。
16世纪末,辣椒传入朝鲜半岛,人们发现辣椒为泡菜增添了独特的酸辣风味,开始大规模使用。《增补山林经济》记载,辣椒粉让泡菜从平淡无味变得麻辣鲜香,至此,韩式泡菜基本成型。
在中国,15世纪末辣椒传入明朝,《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辣椒称为“番椒”。
当时,明朝人主要将辣椒用于入药或观赏,并未将其用于腌菜。即便在今天,四川泡菜也多是整颗放入辣椒,而非磨成粉,这造就了中韩泡菜风味的差异。
四川泡菜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朝鲜半岛蔬菜品种日益丰富,除白菜外,黄瓜、茄子、豆芽、韭菜等蔬菜也加入泡菜行列。由于韩国靠海,人们还在泡菜中加入各种鱼虾,提升泡菜的鲜味。
如今,韩国泡菜种类超过200种,还衍生出泡菜饼、泡菜炒饭、泡菜年糕等众多以泡菜为原料的菜品。根据韩国文物厅2011年的问卷调查,95%的韩国人一天至少吃一次泡菜,64%的韩国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泡菜。
韩国人对泡菜的热爱,起初源于物资匮乏的现实。
韩国国土面积狭小,纬度较高,冬季漫长寒冷,蔬菜生长周期短。
在冬季,泡菜成为补充维生素的最佳选择。每年11月,韩国主妇们都会制作大量泡菜,腌制几大缸泡菜,足以度过漫长的冬季,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在贸易发达的今天,韩国已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人们本可以选择更多食物,为何依然对泡菜情有独钟?这背后涉及历史传承和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韩国人将泡菜视为文化象征和国度符号,赋予其强烈的家国情感,并坚信泡菜具有诸多功效。尽管腌制食品普遍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属于高盐食品,多吃不利于健康,但韩国人却另有看法。
1988年至2002年,韩国食品研究所发表了49篇关于泡菜的论文,声称泡菜具有减肥、美容、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韩国庆熙大学的一项研究甚至表明,泡菜可用于增发和治疗秃头。
在韩国,类似令人惊叹的观点层出不穷。
2008年奥运会期间,9.8吨泡菜被运往北京,理由是食用泡菜能提高韩国运动员的胜算。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症肆虐韩国时,泡菜销量直接上涨12%。在韩国人眼中,泡菜似乎无所不能。
韩国不仅在国内大力宣传泡菜文化,还积极向世界推广。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4年日本广岛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以及2002年韩日世界杯,都有泡菜品牌的赞助。
韩国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美国杂志《健康》将韩国泡菜列为世界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其余四种分别是日本纳豆、西班牙橄榄油、印度扁豆和希腊酸奶。
这一认可进一步巩固了韩国在泡菜文化传播中的地位。
韩国泡菜产业并非一帆风顺。
受地理位置影响,韩国时常遭受台风暴雨侵袭,白菜产量极不稳定。2025年初“韩国国产白菜辣椒或将消失”登上热搜,过去10年间韩国白菜种植面积减少40%,导致白菜价格暴涨。
以韩国四口之家腌制20颗泡菜计算,仅白菜成本就高达1300多元。面对高昂的成本,韩国选择从中国进口白菜,并临时废除从中国进口白菜和萝卜的关税。
中国河北、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四省在短短8天内,就向韩国出口了522吨白菜。
这一事件引发韩国媒体的强烈反应,称其为“泡菜宗主国的耻辱”。为洗刷这一“耻辱”,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迅速发布泡菜振兴计划,目标是将泡菜的国产率提高到70%。
韩国网友甚至留言表示“死都不吃中国泡菜”。
但现实却很打脸,亚洲经济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韩国是泡菜进口大国,进口泡菜30.65万吨,出口量仅为5.835万吨,约为进口量的六分之一。
近4年来,中国每年平均对韩国出口泡菜28万吨。
2024年8-9月,受高温酷热和干旱天气影响,韩国多地种植的大白菜出现根系生长不良、烂根等问题,产量大幅减少,价格飙升,部分商超单棵大白菜售价接近200元人民币。
面对这一严峻的民生问题,韩国政府的解决方案依然是从中国进口大白菜。随着中国大白菜陆续运抵韩国,当地大白菜价格才逐渐回落。
相比之下,中国泡菜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包括四川泡菜、东北酸菜、延吉辣白菜、天津冬菜等,却未能像韩式泡菜那样在全国普及,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食物。
中国菜系丰富,饮食文化多元,八大菜系各具特色,烹饪方式多样,即便不依赖泡菜,也能品尝到各种美味佳肴。在川菜和湘菜中,酸菜、泡椒、泡萝卜等泡菜原料虽有应用,但占比较小。
此外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食材丰富度远超韩国。
目前,中国蔬菜品种接近300种,许多品种远销海外。例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番茄生产国,年产量超过6500万吨;辣椒年产量占全球近五成;黄瓜年产量占全球77%。
加上大棚种植技术的普及,许多蔬菜实现全年供应,人们对腌制蔬菜的需求自然减少。
在北方寒冷地区,虽有囤酸菜过冬的传统,但大多数家庭一年食用泡菜的次数有限,远不及韩国人每餐必吃泡菜的频率。因此,中国网友对韩国网友在泡菜问题上的过激反应难以理解。
尽管韩国申遗的是越冬泡菜文化,而非泡菜本身,但在国际上,许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区别,往往将泡菜与韩国划等号。这使得韩国泡菜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文化认同和经济价值。
这一现象提醒我们,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即便某些事物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在他人眼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主动传播自身的文化,提升文化影响力。
在这场泡菜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我们既能看到不同国家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从中汲取经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身的文化。
文本来源:财经不眠姐
来源:围炉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