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给儿子点了一份外卖,全网获赞120余万,戳了你的泪点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5:06 1

摘要:问我“饭没凉吧”,该同学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回复到“热的,好吃”。他不知道老妈是怎么摸索着使用外卖软件。他与老妈纵使间隔千里,也可以感到温暖。

近日,一位北京科技大学同学,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妈妈给自己点的惊喜,一下子戳中了大家的心。全网120万人怒赞。

据该同学说,他拿到外卖后,眼睛一下子红了,是快步走回宿舍,不想让同行的室友发现自己掉了眼泪。

没吃几口,老妈又发来消息,问我“饭没凉吧”,该同学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回复到“热的,好吃”。他不知道老妈是怎么摸索着使用外卖软件。他与老妈纵使间隔千里,也可以感到温暖。

还有的网友分享爷爷学会用手机发短信,编了一个小时才给自己发短信。

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给人带来便捷的时候,技术给一些群体,特别是年纪偏大的人们,带来一些弊端。

滚烫的餐盒里,藏着跨越千里的拥抱

"打开餐盒那瞬间,葱油饼的香味混着家乡话涌出来。"视频里男孩颤抖的双手托着的不只是餐盒,而是母亲笨拙操作手机两个小时的坚持。屏幕外的我们分明看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老花镜滑到鼻尖,手指在屏幕键位间徘徊,反复确认的地址栏里,横亘着千里山河。"饭没凉吧?"当这条短信像迟来的暖流漫过男孩喉结,我们终于读懂那些被岁月压弯的脊背。

技术浪潮中,谁来搀扶踉跄的背影?

当春节的鞭炮声被短视频的点赞提示音取代,当团圆饭变成朋友圈的九宫格,我们是否意识到:技术的狂欢正在无声地切割亲情的肌理。那些在智能机前佝偻着背影的老人,正在用一小时编辑的短信,敲打这个加速奔跑的时代。

"爷爷学会发短信那天,全村的Wi-Fi都亮了。"网友的调侃里藏着心酸。当算法推荐着精准的消费偏好,老年机却只能播放孙儿模糊的背影。他们用尽一生教会我们走路,却要在暮年重新学习如何跨越数字鸿沟。那些被放大镜照亮的字体、被读屏软件念出的步骤,何尝不是另一种蹒跚学步?

代码之外,永不掉线的亲情信号

但总有些瞬间让代码失效。当外卖小哥的电动车碾过深夜的霜花,当骑手将餐盒交到颤抖的手中,那些被算法忽视的温度正在悄悄重建。评论区里,有人晒出奶奶手写的拼音外卖备注,有人贴出父亲用创可贴贴住指纹识别的笨拙照片。

这场全民泪目的背后,是技术伦理的觉醒:智能社会的高速公路,不能只铺设给年轻脚步。当外卖平台推出长辈模式、医院保留人工窗口、社区开设手机课堂,我们终于看见,技术的另一面可以是搀扶的手掌,是递上的拐杖,是永不掉线的亲情信号。

在这个被数据驱动的时代,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快的网速,而是放慢脚步的耐心;不是更酷的算法,而是更暖的温度。

因为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询永远是人类文明最动人的源代码。

来源:宝宝之外的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