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最近呼和浩特最火的事儿,第五届中蒙博览会绝对得算一个!这展会一落幕,一组数据摆出来,瞬间就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近 6000 名中外嘉宾来打卡,1500 多家企业带着好货参展,光重点项目就签了 658.6 亿,线上一天卖货就突破5000 万!这哪是普通展会啊,
要说最近呼和浩特最火的事儿,第五届中蒙博览会绝对得算一个!这展会一落幕,一组数据摆出来,瞬间就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近 6000 名中外嘉宾来打卡,1500 多家企业带着好货参展,光重点项目就签了 658.6 亿,线上一天卖货就突破5000 万!这哪是普通展会啊,简直是呼和浩特外贸实力的 “现场秀”。不过话说回来,能拿出这么亮眼的成绩,背后必然藏着 “硬核支撑”!——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这三年的进出口数据,再加上落地的那些实在项目,就是最好的答案。
从65 亿到 85 亿,再到一季度 26 亿 综保区“三级跳”
咱先通过官方数据,翻翻综保区的“账本” ,近三年呼和浩特市综保区真能用“起飞”来形容!2023 年进出口总额 65.84 亿,比上一年多了快 6 成;2024 年更猛,直接冲到 85.73 亿,占了全市外贸的 37.82%;到了 2025 年一季度,才三个月就干了 25.98 亿,同比涨了 61.1%,一下子就贡献了全市 40% 的外贸份额!
不光总量涨,排名也跟着往上冲——2025 年一季度在全国综保区里排第 78 位,上半年又以 43.1 亿的进出口值稳居内蒙古 3 家综保区第一。全市外贸前 20 的企业里,综保区就占了 4 家,贸易额占比高达 38.6%,这实力是真真切切摆在那儿的,一点儿不含糊!
不少人好奇,呼和浩特这几年外贸跑得这么快,到底主要跟谁做买卖、卖啥东西、用啥方式做?
其实从最新的数据和实际案例来看,呼和浩特外贸方向特别明确,总结下来就是“盯着三类市场、卖好三类货、玩转三种新模式”,咱们一个个分析清楚。
第一大方向:市场重点盯紧“一带一路”,蒙俄是核心。
首先从地理位置可以明确,呼和浩特外贸的“基本盘” 绝对是 “一带一路” 国家。2024 年全市 141.9 亿的进出口额里,62.6% 都来自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这比例可不是一般的高。而在这些国家里,蒙俄又是重中之重 —— 毕竟地理上挨着,合作起来天然有优势。
对蒙古国,除了传统的贸易往来,现在连电力都成了“硬通货”,9 条输电线路一年能送 15 亿千瓦时电过去,还有 2025 年新开通的 “中国・呼和浩特 —— 蒙古国・乌兰巴托”TIR 国际运输路线,以后货物往来更方便。2024 年跟蒙古国的进出口额达 23.1 亿,虽然比马来西亚、美国少点,但合作黏性特别强,像农产品、日用品这些刚需货,一直是主要交易品类。
对俄罗斯的合作最近更是“上新” 不少。2025 年 7 月全国首单中蒙俄返空车宽轨业务试运行,一列车 1857 万的汽车配件直接运到莫斯科,比原来快了 5-10 天;跨境电商方面更热闹,Wildberries、Ozon 这些俄罗斯大平台都来呼和浩特开 “绿色通道”,2024 年还有两家本地企业专门在俄罗斯平台做出口,卖啥都能常态化运营了。2024 年跟俄罗斯的进出口额 17.5 亿,虽然不是最高,但增速特别快,尤其是汽车配件、机电产品这些高附加值的货,越来越受欢迎。
当然,呼和浩特也没只盯着周边,东南亚、欧美市场也在发力。2025年跨境电商产业大会上,SHEIN、Yandex 这些平台专门推介东南亚、欧美市场的入驻策略,就是想帮本地企业把货卖到更远的地方。
第二大方向:商品出口“硬货”“软货” 都有,进口专挑民生刚需
咱们再来分析一下呼和浩特买卖的“东西”,出口和进口的重点特别不一样,简单说就是 “出口靠加工增值,进口靠民生刚需”。
先看出口,根据呼和浩特市政府网站信息,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贸易实现“开门红”。其中最亮眼的是贵金属制品,11 亿的出口额直接成了 “头牌”,这离不开呼和浩特综保区的阿斯特黄金、金堡供应链这些企业 —— 用进口黄金做首饰,一年加工 3.5 吨黄金,铂族金属一年炼 20 吨,加工完再出口,附加值一下就上去了。除了贵金属,机电产品和医药材及药品也是 “主力军”,2024 年机电产品出口 30.7 亿,2025 年一季度医药材及药品出口 4.3 亿,像农用机械、医疗器械这些,在蒙俄市场特别吃香。
还有内蒙古特有的“草原特色”,虽然现在占比不如贵金属、机电,但增速特别明显,2024 年前三季度乳制品出口就涨了 319.5%。
进口方面就特别“接地气” 了,主要是解决本地和周边的民生需求。跟据赛罕海关统计数据,2025 年一季度进口 9.5 亿的农产品、7.7 亿的食品,2024 年更是进口了 35.1 亿的成品油、24.7 亿的农产品、16.2 亿的食品。简单说就是,老百姓吃的、用的,还有工业需要的成品油,从国外进口来补充,既满足需求,也能通过加工再增值,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第三大方向:业态玩出新花样,跨境电商成新引擎,“前店后仓” 接地气
最后得说说呼和浩特外贸“怎么卖”?这几年呼和浩特外贸的一大突破就是业态创新,不再是传统的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玩起了跨境电商、“前店后仓” 这些新模式。
跨境电商绝对是“增长黑马”。根据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网消息,2024 年前 8 个月,呼和浩特跨境电商综试区就完成 5.17 亿贸易额,同比涨了 272.2%,占了全内蒙古的一半。现在综保区里已经有超 100 家跨境电商企业,能做9610(个人零售出口)”“1210(保税零售进口)”“9710(企业对海外企业出口)”“9810(企业对海外仓出口)全模式业务,不管是个人买还是企业卖,都能搞定。
更有意思的是呼和浩特市综保区的“前店后仓” 模式,把跨境消费变得跟逛公园一样简单。城西的 “礼盒公园”里,“前店” 分了三个区:日本药妆、韩国护肤、蒙俄食品近千种商品随便挑,中欧班列造型的体验站里有双立人厨具,运动装备区还有国内少见的限量款;“后仓” 就在综保区,看好了线上下单,海关盯着发货,不用等很久就能收到。现在这地方成了网红打卡地,既能遛娃拍照,又能买全球货,真正把外贸做到了老百姓身边。
再看呼和浩特的优势产业,也相当能打。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上,宁德时代、隆基绿能这些世界500 强都来了,带着新能源技术找合作。要知道呼和浩特可是国家算力枢纽,12 万 P 总算力里 90% 是智算,全国第一!“新能源 + 算力” 的组合,让呼和浩特在跨境产业链里占了上风。
中蒙博览会期间,蒙古国的新能源数据中心规划跟“东数西算” 方案对接上了,这可是 “数字丝绸之路” 的新机会;还有通过 “惠民卡商城”“草原甄选” 卖到全国的内蒙古特产,让 “外贸” 和 “内销” 互相帮忙,既 “引进来” 又 “走出去”,两头都给力。
数据不会骗人: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及相关公开报道数据,2023 年呼和浩特市进出口194.4 亿,2024 年涨到 226.7 亿,2025 年一季度又以 65.1 亿开了个好头,年年都有两位数增长。而综保区作为 “主引擎”,一年 85.7 亿的进出口、半年 43.1 亿的业绩、全国排名不断上升,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蒙博览会在呼和浩特举办了五届,呼和浩特外贸的故事已然开启。当宽轨列车拉着草原特产往莫斯科跑,当云计算中心帮蒙古国企业干活,当跨境电商把内蒙古牛羊肉送到东南亚家庭的餐桌上,当大家在礼盒公园一边遛娃一边买全球好货,呼和浩特正在用行动证明:在“一带一路” 的大蓝图里,呼和浩特不只是草原文明的传承者,更是对外开放的先行者。
未来,期待这座草原都市在我国向北开放的战略中,写出更精彩的外贸故事!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