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那边是唐朝】寻找记忆中的“小南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7 10:00 2

摘要:如果打开社交媒体,搜索西安旅游打卡点,小南门一定榜上有名。清晨的小南门,是油锅与蒸气,甑糕与夹馍氤氲出的市井气息;夜晚的小南门,是炭火与孜然,烧烤与啤酒缭绕出的烟火气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排队等待与美味见面。那么,1400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此处是何模样?是

寻找记忆中的“小南门”

如果打开社交媒体,搜索西安旅游打卡点,小南门一定榜上有名。清晨的小南门,是油锅与蒸气,甑糕与夹馍氤氲出的市井气息;夜晚的小南门,是炭火与孜然,烧烤与啤酒缭绕出的烟火气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排队等待与美味见面。那么,1400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此处是何模样?是否也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来此驻足停留……

《壁画那边是唐朝》陕历博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

我们先把导航地图切换到唐代的长安城。城市被11条纵向道路和14条横向道路有序划分成市、坊、宫城、皇城等“功能区”。东、西两市是售卖货物的“巨型商场”,坊是官员、百姓等居住的“大型小区”,它们组成一个“凹”形,拱卫着这个时代的中枢所在——宫城和皇城。宫城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亲近人群生活、工作的地方,皇城则是中央各种政府机构办公的地方。我们今天要去探访的地点,就是千年前“小南门”所在的位置——鸿胪寺。

我们穿过皇城正南的朱雀门,向左转就来到了鸿胪寺。作为外交事务管理机构的鸿胪寺,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周代。周代设“行人”,秦代设“典客”,汉代改称“大鸿胪”,负责处理朝廷与诸侯以及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汉代以来,九卿官府皆名“寺”,颜师古注《汉书》云:“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据说汉明帝之时,西域僧人乘白马载佛经来中国,于洛阳新起建筑置之,为表对佛教的崇重,故也以“寺”为名,称作“白马寺”。

对于“鸿胪”一词的解释始终莫衷一是。东汉学者应劭释为:“鸿,声也;胪,传也。所以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侧重强调在各方间传声达意的职能。三国时学者韦昭释为:“鸿,大也;胪,陈序也,欲大以礼,陈序于宾客。”侧重强调在重要场合维持礼仪的职能。唐代徐坚《初学记》中则云:“鸿,大也;腹前曰胪。此言以京师为心腹,以王侯蕃国为四体。”突出了维护王侯、蕃国与中央朝廷之间关系的职能。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则释为:“鸿,声也。胪,附皮,以言其掌四夷宾客,若皮胪之在外附于身也。”突出了沟通内外、宾赞行礼,使四方宾客来使,若皮肤依于身躯一样。

隋代正式设“鸿胪寺”,唐初沿袭此制。唐高宗龙朔二年,改称同文寺,咸亨元年复称鸿胪寺。武则天光宅元年又改称为司宾寺,神龙元年又改回鸿胪寺之名。鸿胪寺设最高长官一人,称鸿胪寺卿,从三品;副长官二人,称鸿胪寺少卿,从四品上。不同品级对应不同的官服颜色。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绯色,五品服浅绯色。

鸿胪寺主要负责涉外和礼仪事务,如迎送外交使节、收集了解蕃国情况、出使完成外交任务、翻译与处理外交文书等。鸿胪寺下设典客署和司仪署,前者主管四方使者接待,后者主管官员丧葬礼仪。鸿胪寺在涉外事务中扮演“全流程管家”角色。外国使者抵达长安后,典客署会负责安排住宿,供给饮食,登记贡品与随行人员信息;觐见之日,鸿胪寺官员会引导使者按国别、等级排序,等候召见;出使结束后,还要协助处理赏赐、贸易、使者返程等事宜。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有一幅鸿胪寺官员的“工作照”——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客使图》。《客使图》以写实的笔触定格了一场外交朝会的瞬间,映照出了唐代“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开放气象,具象化了鸿胪寺“掌宾客、司礼仪”的核心职能,成为解码唐代中外关系的“可视化”证据。

画面中右方三人身着各式异域服饰,神情或恭谨、或好奇、或敬畏,队列整齐地朝向左侧三人,似在等待引见。左侧三人着装统一,神态从容,可能是鸿胪寺的官员,正履行引导宾客、肃正礼仪的职责。

千年前的鸿胪寺是何模样,如今已经无法确知。我们仅能借助零星的史料、残存的遗迹等在想象中予以“重建”。如果您想了解唐代外交的场景,不妨走进VR空间中,亲身感受高级官署的建筑、异域使节的风貌,以及交聘现场的庄重……

当沉睡千年的壁画在眼前“活”过来,您是否愿意赴一场跨越时空的邀约?陕西历史博物馆全新推出的《壁画那边是唐朝》VR体验空间,尝试为您打开一扇通往过往的任意门。

这场VR之旅将带您穿越回盛唐长安的街巷之间。当您在飞跃中从高空鸟瞰,长安城纵横交错的棋盘式街道将在您眼前恢弘铺展开来,皇城、宫城与市坊的森严秩序清晰可辨;飞行其间,唐代建筑的飞檐斗拱、朱门回廊皆依史料还原;鸿胪寺官署的庄重形制——从殿宇的规制到梁柱的纹饰,从庭院的布局到门窗的样式,每一处细节都传递着古代官署的礼仪与威严。

站在唐代的外交枢纽鸿胪寺内,目睹异域使节各具风情的服饰着装,“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不再是想象。在这里,历史不再是模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场景——您所见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件服饰、每一寸街景,都源自千年后的想象与复原。希望能在数字空间,伴您完成一场与盛唐的双向奔赴。撰稿:秦 妍

初审:贺达炘

终审:李博雅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