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是全天候伙伴,一个是时隔多年再度访华的邻居,两人并肩而立,本就是外界预料之中的安排。但就在媒体把焦点集中在他们身上时,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引起了一阵骚动。
就在今天,九三阅兵盛大举办,而在中方邀请名单及主席台上,普京和金正恩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
一个是全天候伙伴,一个是时隔多年再度访华的邻居,两人并肩而立,本就是外界预料之中的安排。但就在媒体把焦点集中在他们身上时,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引起了一阵骚动。
要知道,他几天前才宣布取消访华,因为国内局势动荡,抗议和骚乱持续发酵。三天后,他却又连夜起飞,赶在阅兵前最后一刻抵京。
这种反差,让他成为当天最出乎意料的“亮点”。毕竟在网上的视频中,印尼国内还乱成一锅粥,普拉博沃的动作显然很难让人想通。
普拉博沃为啥要在这么尴尬的时机执意来北京?难道国内的问题不管了?
但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真正的答案,还得从印尼国内说起。
就在8月底,印尼雅加达和其他几座大城市突然爆发大规模示威,本次事件的导火索,是议员每月高达5000万印尼盾的住房补贴。这些钱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几乎是普通工人的十倍。
一名摩的司机在冲突中被装甲车碾压身亡的视频广泛传播,印尼人民愤怒情绪迅速蔓延。示威者不仅冲击议会,还焚烧警局、洗劫高官住宅,局面一度失控。
普拉博沃的法子是啥?
他第一时间宣布撤销补贴,处分涉事议员,要求彻查警力过当行为。虽然这些举措并没有解决深层次的贫富差距和制度性问题,但足以让街头暂时冷静下来。
等到局势略有缓和,他才恢复行程。换句话说,普拉博沃的“北京之行”是在国内火还没完全灭时做出的决定,这本身就带有一种政治冒险的意味。
而正因为冒险,他传递的信号格外清晰。印尼总统宁可冒着国内余波未平的风险,也要亲自站到中国身边,这说明对雅加达来说,中印关系处在优先位置。这不仅是一场阅兵活动,更是一次政治宣示:无论国内风雨多大,印尼不会动摇对中国的战略选择。
当然,也不能光说他的魄力。因为这背后有现实利益的考量,值得他在风雨飘摇中冒一次险。
近年来,中印尼双边贸易快速增长,仅今年上半年就达到数百亿美元,增幅超过15%。从矿产出口到基建投资,再到数字经济合作,中国在印尼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对普拉博沃而言,这些合作关系不仅能带来资金与就业,也能在社会矛盾累积的时刻,为印尼经济提供一份“稳定器”。他的临时改口,就是要让外界看清:无论发生什么,印尼不会错过和中国站在一起的机会。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普拉博沃恢复了对华行程,却没有恢复原定的访日计划。9月3日活动结束后,他很快启程返回国内,缺席了9月5日的日本访问。
表面看是时间安排紧张,但这种选择本身就足够说明问题。
一方面来看,在印尼对外关系的排序上,中国排在最前。对于正在经历社会动荡的印尼来说,把有限的外交资本投入到和中方的互动上,更符合现实需要。
另一方面来看,印尼也是在向国际社会和大众展示,印尼混乱的事件已经得到控制,一切尽在掌握,普拉博沃有信心让一切重回正轨,这也符合中方对印尼和平稳定的期待。
纵观本次阅兵,中方展示的不只是军力,还有对伙伴的欢迎和开放。
说到底,普拉博沃最后一刻的抵京,其实是一次双赢的选择。
中国的大国气派给了印尼舞台,印尼的到来也给中国的朋友圈加了一份分量。
往后几年,中印尼要是能把这股势头延续下去,合作空间会越来越大。对双方来说,这远比一场风波更值得期待。
来源:利刃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