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于公历9月7日~9日交节。
白露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于公历9月7日~9日交节。
据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对白露的解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节气通常已经农历八月份了,是仲秋时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白露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白露天气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进入白露节气后,植物开始有露水。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白露物候
一候鸿雁来
白露节气后已经快要进入深秋了,鸿雁纷纷由北向南迁徙,寻求温暖的过冬场地。
二候玄鸟归
玄鸟也就是燕子,燕子在春分的时候来到北方,深秋之后就该飞走了。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是一个通假字,有美食的含义,到了白露节气,天气开始进入深秋,动物感知到了季节变化,开始贮备粮食,准备过冬食物。
白露习俗
1、祭禹王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2、酿白露米酒
每年白露节一到,江浙一带家家酿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3、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因为龙眼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4、品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茶客喜爱。
5、采集“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养生
1、饮食调节
应选择清淡、富含营养、少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生冷饮食,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与水果的摄入,同时少吃黄鱼、带鱼、虾、蟹和肥肉,并戒烟戒酒。白露时节,人们会比较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差的症状。所以,多吃些易吸收、有补养作用的食物。
2、润肺防燥
白露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紧绷,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有效防治“秋燥”,除了要重视精神调养、保持居室通风外,还可重点在饮食上下工夫。此时应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以补充水分,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3、添衣防凉
为避“秋凉”,在穿衣方面,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因为脾胃容易在此时因受寒而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而且,由于昼夜温差大,早晚要适时增减衣物,对于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来说,更应适时加衣。
不过,此时衣物也不必加得太多,“春捂秋冻”,适当做些耐寒训练,可提高人体抵抗力。但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哮喘病患者等还是穿严实点好。
4、通风换气
居住的房屋要保持充足日照,窗子尽量打开多通风,让居室内外空气流通,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新鲜;不要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去。此外,可以在卧室放一盆水或者打开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这对缓解秋燥有效果。
5、泡脚
从白露开始,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踝,以40度为宜,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也可在水中加入一些中药成分如艾草、生姜、益母草等,对身体很有益处。
6、运动
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体操、打篮球、羽毛球等,以出汗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
7、口常开,谨防悲秋
秋天花草树木开始凋谢,人们易于悲伤。因此,白露过后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白露“三护”
1、护脚
不再穿凉鞋。凉鞋虽然可以令脚部通风透气,但是白露之后再穿凉鞋,会导致脚部受凉,造成寒气入侵。秋季天气干燥,穿凉鞋容易导致脚部皮肤干燥、皲裂。
穿袜子。袜子一方面可以保护脚部,另一方面,老人、儿童以及体弱多病的人群穿袜子,可以更好的给脚部保暖,促进血液循环。
睡前泡脚。睡前泡脚胜过吃补药,对于体弱多病、肾虚、痛经以及体寒人群来说,睡前泡脚,可以调养身体,增强免疫力。
2、护心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把血液运行至身体的各个部位。而白露时候护心,不仅是保护心脏,而是保护好心血管,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中老年人想要安全过冬,那么就需要在白露之后做好护心养心。“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体弱多病、儿童、老人等最好多穿一件背心,可以保护好心肺,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护肠胃
秋季是胃肠道疾病最易多发的季节,儿童的秋季腹泻、中年人肠炎、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这些胃肠道疾病在秋季多发。而在民间有“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所以,秋季护好胃肠道非常重要。
来源:世龙世家手足护理连锁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