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谚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时节,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气温逐渐降低,大温差是白露时节重要的气候特点。
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今天,9月7日下午16时52分,我们即将迎来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秋时节的开始。
白露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从何而来?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所以用白来形容秋露,称之为“白露”。
民间谚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时节,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气温逐渐降低,大温差是白露时节重要的气候特点。
白天温度可能仍然高达30°以上,夜晚却会下降到20几摄氏度甚至更低,正如古人所说“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
古人将严重的白露物候都与鸟儿有关,,形象揭示了这个时节的自然变化。
一候“鸿雁来”:大雁作为敏感的气候预报员,会从北方飞来南方避寒。它们”排着“人”字形或“一”字形阵式,鸣啼声此起彼伏,成为秋日天空中最动人的景象。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春天它们比翼双飞而来,秋天则拖家带口南归而去,完成又一年的生命轮回。
三候“群鸟养羞”:各种鸟类感知到秋天的肃杀之气,纷纷储备食物以备过冬。白露时候虫子肥美,群鸟可以大快朵颐,养胖自己,为越冬做准备。
千百年来,全国各地白露节气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福建福州,素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当地人认为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堪比吃一只鸡。
浙江温州等地则时兴采集 “十样白” (十种带“白”字的中草药,如白芍、白芨、白术等),用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用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一些地方还有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湖南资兴的“程酒”,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需将糯米酿制的糟酒与白酒按比例混合,密封埋入地下,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取出饮用。古代一度成为供奉朝廷的贡酒.
民间有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茶树经过夏季酷热,迎来生长佳期,昼夜温差促进茶叶形成独特秋香。白露至秋分期间采摘制作的时令茶叶,味道浓郁甘醇,称作“白露茶”,深受老茶客喜爱。
福建福鼎磻溪镇吴洋山、湖南南岳衡山以及山东日照等地的高海拔茶园,因独特气候条件成为白露茶优质产区.。
白露后天气渐凉,秋燥愈发明显,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饮食上应多吃柔润的食物,如梨、百合、杏仁、银耳等白色食物。中医认为白色入肺,有助养肺润燥。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的作用;百合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脑;银耳含有的活性成分银耳多糖则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固本,
秋白露还要注意适当饮水,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以防秋燥。
白露时节,可以来一碗小吊梨汤,由内而外地滋润你的肌肤。把银耳、一个梨(肉和皮一起)、一小撮枸杞先煮20分钟,再加入适量乌梅和冰糖煮10分钟,一碗暖心又酸甜的小吊梨汤就完成啦!
白露天气转凉。尽管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秋冻也要有个度,而且要根据不同体质人群采取不同的策略。
体质较强的人,加衣不宜过快过早,以提高机体抗寒能力;平素体虚、手脚冰凉者,则应及时添衣,避免感冒。尤其糖尿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需要及时添衣保暖。
白露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也即将开始,农民们正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
这个时节还有“白露打核桃”的农谚。核桃营养价值丰富,有“万岁子”、“长寿果”的美誉,白露时节正是核桃成熟的时候。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但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宜人的气候。雨少了,云少了,天空变得清澈高远。不少花木依然茂盛,有的花甚至比春天开得更艳丽。
白露时节,充满秋天的馈赠与丰收的喜悦!
不妨走出户外,享受这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大好秋光吧!
朋友,你觉得白露时节最令人期待的是什么?是逐渐凉爽的天气,丰富的民俗活动,还是当季的美食?欢迎分享你的白露故事!
来源:春入烧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