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白露,记得:无论多忙,最不能做的4件事,别忘告知家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5:31 1

摘要:2025年9月7日16时51分41秒,农历七月十六,恰逢白露节气,斗指庚;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古语有言:“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此时秋风渐起,露凝生凉,也标志着仲秋的脚步已到。

2025年9月7日16时51分41秒,农历七月十六,恰逢白露节气,斗指庚;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古语有言:“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此时秋风渐起,露凝生凉,也标志着仲秋的脚步已到。

白露时节,白昼依旧阳光炽烈,但傍晚过后气温迅速下降。民间常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清晨与夜晚都添了几分秋意。

到了白露,中午仍旧会有热气萦绕,但入夜后已然清爽。人们常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点出了气温降低后蚊虫渐少的景象。

由此可见,白露不仅是节气的更替,更是冷暖交替的分界。秋高气爽的时光,自这一天起,将稳稳走进人间。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古籍里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道出昼夜温差拉大、暑热渐退的景象。

此时白昼依旧阳光尚热,入夜却凉风袭来。民间常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意在提醒人们,白露就是冷热交替的分界点。

节气三候颇具意味:鸿雁南飞,玄鸟归去,群鸟贮食。自然万物皆顺时而行,人间冷暖的节律,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习俗上,人们多有祭祀、酿米酒、品白露茶、尝番薯的传统。有人说“时到而食”,这份顺应时令的饮食与礼仪,正是秋日生活的韵味所在。

所以,白露节气有哪些传统的习俗?

祭祀禹王:

白露一到,太湖渔民便会祭祀大禹。大禹在他们心中被尊为“水路菩萨”,守护一方安宁。人们以香会相聚,既是纪念先贤,也是寄托对平顺生活的向往。

香会期间,连日有戏上演,文戏武戏相间,其中必有《打渔杀家》。正如俗语所说“年年有戏,岁岁平安”,在白露凉意渐生的时节,这份传统承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愿。

收清露:

白露一至,天地渐凉,草木间常见晶莹的露珠。古人有“收露”的习俗,相信取百草之露贮存,能入茶作饮,也可调和日常生活,用以寄托对清雅与长久的追求。

《本草纲目》里记有“收取秋露,煎成饴,延年不饥”,道出了人们对露水的珍视。正是因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大,夜气清凝,才有这份自然馈赠,也让节气的意味更添几分诗意。

秋社:

白露前后,民间常有“秋社”的活动。所谓秋社,就是祭祀土神,感念大地的滋养。人们借此时节,庆贺丰收,也寄托来年的希望,可谓“社稷所系,五谷丰登”。

古籍记载,秋社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大约在白露、秋分之间。此时秋风送爽,稻谷金黄,农人以祭礼与歌舞表达喜悦。正应了那句老话:“秋高人欢,五谷盈仓。”

今日白露,无论闲忙,都要提醒大家:最不能做的4件事,切莫触忌,也要叮嘱家人!一起来看看古人的话,是否值得借鉴!

1、不能露身

今日白露已到,天气逐渐转凉。白日依旧带着余热,可清晨与傍晚气温下降明显。俗语说:“白露身不露”,提醒人们在节气更替时要注意衣着分寸。

不少人习惯赤膊纳凉,以为能解热,却不知昼夜温差已大,这样做容易让凉意侵入。古人有言“秋风起兮白云飞”,正点出了时序已变,不可再如盛夏般随意。

进入白露,气候特点就在冷热交替。白天温暖、夜晚清凉,是天地自然的律动。顺应节令,才是生活的智慧。

所以这个时节,更应在早晚添衣护体。衣不在厚,贵在合时。正如人们常说:“时到衣添,冷暖自安。”

2、不能熬夜

农历七月十六白露。此时气候渐凉,昼夜温差加大。古语有言:“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还得眯一会。”人到秋天,本就容易感到疲倦,若再熬夜,更是雪上加霜。

白露过后,白天仍有余热,但清晨与夜晚已有凉意。身体在这个阶段出汗减少,逐渐进入修整的节律。若睡眠不足,不仅精神不振,还会让人感到倦怠无力。

节气的提醒就在眼前。人们说“早睡早起,精神自来”,白露便是调整作息的好时机。顺应自然规律,方能养足精气。

因此,这段日子应少夜谈、多早卧。必要时中午小憩片刻,让身心都能舒展。白露的凉意,是自然的告诫,也是生活的节拍。

3、不能坐石

农历七月十六白露,气候已显清凉。人常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傍晚时分,凉意渐浓,街头散步的人群也多了起来。

走累了,常有人随意在石凳或石墩上歇脚。但老话提醒:“白露勿露身,坐卧不近石。”意思是节气已过,石头聚寒,久坐不宜。

白露之后,日照渐短,冷气渐重。石面冰凉,若随意倚靠,难免侵人清气,不合时令。正应了“秋来添衣,凉从地起”的说法。

所以在这个节气里,休憩之时宜择木椅或自备垫物。懂得避凉,方能安然度秋,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分寸感。

4、不过早外出晨练

农历七月十六白露,气候由热渐凉。昼夜温差拉大,早晚已有寒意。俗话说“秋宜收敛”,运动不宜过度,微微出汗即可,切莫大汗淋漓。

白露之后,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适合散步赏景,或与友人出游。但要避开中午热烈的阳光,活动宜适度,不可让身体过于劳累。

古句有云:“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清晨露水凝结,空气潮湿,若过早出门锻炼,反添不适。尤其在秋凉渐重之际,更应谨慎。

因此,白露节气要把握分寸。早晚适度行走,既能亲近自然,又能顺应节令。懂得节奏,方能安然度过秋日。

那么,白露节气要怎么晨练才正确呢?

白露已至,清晨露重雾浓,不宜太早锻炼。待到“雾散露消”,大约7点以后至上午10点前出门,才是合适的时机,运动以散步、快走或慢跑为宜。

进入白露,天气渐凉,正是锻炼的好季节。古人云“动以养形”,此时运动需量力而行,贵在长久,坚持不懈,才合时宜。

不同年岁,所选项目各有差异。长者适合太极、慢跑,轻松自在;中青年可跑步、登山、骑行,挥洒热情。总之把握节奏,方能享受秋日的舒朗与清新。

总结:今日白露,无论多忙,都要记得:最不能做的4件事,切勿触忌,务必要放在心上,别大意,也要提醒家人牢记。

来源:乡村一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