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女与大鸿的传说:上古时期,黄帝身边的侍女素女,肌肤洁白如雪,且擅长弹琴,其琴声能引凤凰起舞。黄帝的大将大鸿英勇善战,两人喜结连理。后来大鸿在黄帝与蚩尤的大战中不幸战死,素女终日在其坟前弹琴寄托哀思。或许是感动了上苍,大鸿的坟裂开飞出一只大雁,素女知道这是大鸿
白露的传说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较为著名的:
素女与大鸿的传说:上古时期,黄帝身边的侍女素女,肌肤洁白如雪,且擅长弹琴,其琴声能引凤凰起舞。黄帝的大将大鸿英勇善战,两人喜结连理。后来大鸿在黄帝与蚩尤的大战中不幸战死,素女终日在其坟前弹琴寄托哀思。或许是感动了上苍,大鸿的坟裂开飞出一只大雁,素女知道这是大鸿所化,于是她扔下琴,也变成大雁飞上天去,双宿双栖。而白露的“一候鸿雁来”,就与这个传说有关。
白露山的传说:从前,黄店附近有座不知名的山,山里住着一位以砍柴为生的老头。一天,老头在山上不慎滑倒,围在腰上的白汤布被树枝勾住,从山顶一直挂到山脚。之后老头销声匿迹,村民们认为他是神仙,便在山顶建了一座殿纪念他。有个县官到殿里进香,路上看到山上有一条雪白的山路,便提笔写下“白露”二字。从此,这殿便称作“白露殿”,这山也叫“白露山”。
大禹祭典的传说:远古时期,共工大战祝融,战败后撞倒不周山,导致天下洪水泛滥。大禹受命治水,因神鳌的子孙鼓动水族捣乱,大禹将其镇于太湖下。但鳌鱼们仍兴风作浪,为保民生平安,太湖渔民建禹王庙,设大禹祭典。太湖周边的大禹祭典分为春秋两次,隆重的秋季祭典就在白露时节举行。
白露泉的传说:相传白露山上有一株桂花和一只仙鹤,它们吸日月之精华修炼得道。一天,仙鹤衔来一块宝石,山上顿时瑞气霭霭。有一年,兰溪一带流行瘟疫,仙鹤和桂花仙子下山,将宝石浸在大水缸中,百姓喝了缸中的水后百病俱消。白露山下惠安寺的一个恶僧想抢夺宝石,仙鹤和桂花仙子与他展开搏斗,最后决心与宝石同归于尽,抱着宝石朝大石撞去,大石被撞开一个洞口,一道冷泉激射而出,这股山泉就是“白露泉”。
露神制服旱魃的传说:传说人间原本没有露水,庄稼干枯,百姓苦不堪言。玉帝派遣温柔善良的露神下凡,为人间带来甘霖。然而露神来到凡间后,发现旱魃在作祟,旱魃吞吐火焰,将大地烤得干裂。露神与旱魃大战三天三夜,最终用玉瓶中的甘露化作无数露珠,将旱魃困住,旱魃退去后,露神降下清凉的露水,滋润了大地。百姓们为了纪念露神,将公历9月7至9日定为白露。
白露,在《红楼梦》中,主要与书中的主角: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有关。
薛宝钗的冷香丸配方中,明确提到需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 。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中医文化中对露水药用价值的认知,也通过冷香丸的制作,展现了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和命运特点。
贾宝玉喜爱喝的“枫露茶”,其实就是白露茶。在《红楼梦》第八回中,还因枫露茶引发了“枫露茶事件”,宝玉因李嬷嬷喝了他的枫露茶而大发雷霆,这一情节也从侧面反映了宝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在《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看到很多人结伴去探望受伤的宝玉,而自己的潇湘馆却清静幽僻,不由得想起《西厢记》中的“白露泠泠”,以此慨叹自己命薄,父母俱亡。这一情节将白露的伤感意蕴与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白露时节在《红楼梦》中具有多方面的特殊意义,具体如下:
体现人物性格与命运:薛宝钗的冷香丸需用“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配制。白露之日的露水水质清轻,甘平无毒,用此配制冷香丸,有愈百疾、止清渴、治喘咳的疗效。这既体现了薛宝钗的贵族生活品质和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她的命运与这种清冷、高洁的特质相关。而林黛玉看到众人去探望受伤的宝玉,自己的潇湘馆却清静幽僻,想起《西厢记》中的“白露泠泠”,慨叹自己命薄,父母俱亡,将白露的伤感意蕴与自身的多愁善感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推动情节发展:枫露茶是白露茶,宝玉喜爱喝枫露茶,因李嬷嬷喝了他的枫露茶而引发了“枫露茶事件”,宝玉大发雷霆,摔了茶钟,还导致茜雪被撵走,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此外,玫瑰露多用白露之水蒸馏制成,“玫瑰露事件”更是引出了贾府内部仆人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展现了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内部的腐朽堕落。
营造氛围与意境:《红楼梦》中通过对白露时节景象的描写,如“圃露庭霜何寂寞”“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等诗句,以及“点苍苔白露泠泠”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寂、哀愁的氛围,与小说整体的悲剧基调相契合,也暗示了书中人物的命运走向。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