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标商业能持续保持热度,与其多样且独特的“诞生路径”密不可分。市场上的非标商业有的是从古老街区、传统民居、旧办公楼等历史建筑活化而来的商业空间;也有生长在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空间中的项目;更不乏从零起步打造的创意街区/园区……
非标商业能持续保持热度,与其多样且独特的“诞生路径”密不可分。市场上的非标商业有的是从古老街区、传统民居、旧办公楼等历史建筑活化而来的商业空间;也有生长在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空间中的项目;更不乏从零起步打造的创意街区/园区……
在众多“诞生路径”中,老旧废弃的工厂、仓库、码头等工业遗产格外引入瞩目。它们有独特的空间肌理,厚重的历史感、故事性以及天然形成的主题文化氛围,这些都与于非标商业追求差异化体验的需求相契合,使得工业遗产成为非标商业改造极受青睐的载体之一。
//
以卷得飞起的成都商业市场为例。作为传统商业重镇之一,成都已经为市场贡献了多座热门非标商业,其中不少项目是从工业遗产改造而来,而东郊记忆是其中最具热度、最具代表性的标杆项目之一。
事实上,东郊记忆所在的成华区本就是“工业遗产”大户。该区曾是工厂企业聚集之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众多工厂陆续搬离,留下了大量厂房、仓库等工业遗产。这些承载着城市工业记忆的建筑,构成了丰富且独特的历史资源。
如今,东郊记忆作为该区域工业遗产改造的标杆案例已颇有声量和热度,而区域内多处工业遗址也正处于开发或待开发状态。今年,成华区就有多座工业遗产改造项目陆续发声。
比如位于成都二仙桥的成都机车车辆厂旧址。成都机车车辆厂是新中国第一座铁路工厂,于1951年开建;1953年投产。历经六十余载运转,2017年工厂最后一辆机车下线后,老生产区退城入园,整体搬迁至新都石板滩轨道交通产业园。
机车厂搬迁后,留下了厂房、配套宿舍、电影院等规模庞大的工业遗产。如今,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建筑,正经历着改造与蜕变。
目前,机车厂旧址上已经有多个成规模的功能区域正在形成中,比如:原机车厂电器大楼摇身一变,成为了西部创意设计产业园;原联合厂房与柴油机车间,经改造后与新建商业空间相互融合,共同打造出中车·源STAGE;而原机车厂厂部大楼和锻造车间,则化身为The Gate 量子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中车·源STAGE与The Gate 量子介仅一街之隔,预计都将在年内亮相。
中车・源STAGE项目于2024年正式启动,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开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5万㎡,其中,商业建筑面积约2.78万㎡,涵盖1.68万㎡新建商业和1.1万㎡保留厂房(联合厂房、柴油机车间)。项目团队对于这些老厂房进行了改造升级,为其赋予新的功能和属性。
在改造过程中,联合厂房被赋予了新功能:部分空间将化身为咖啡主题区域,集咖啡烘焙、咖啡豆售卖、咖啡饮品、品鉴交流和咖啡文化传播等内容于一体。还有部分联合厂房空间内计划引入MAXWELL运动表现中心,构建一个集“训练+学习+社交+商业+升学”于一体的多元场景的俱乐部式生态场所。原来的柴发厂房空间则被打造为天合·X艺术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宴会服务体验。
项目方还将曾经的内燃机车总装厂改造为了四季花园。项目团队保留了厂房原本的钢筋水泥结构以及水磨石地面和红砖墙体,将它们和绿植做了结合,打造了一个工业和自然并存的空间。
此外,项目还依托特色火车和独立咖啡、亲子游学、主题轰趴、网红打卡旅行工厂、户外露营等等多元业态,打造出网红集散空间;机车车库也将被改造为机车文化研学体验空间,涵盖机车工业探索、科技互动体验、磁悬浮课程以及火车模型驾驶体验等内容。
新建商业空间同样亮点十足。这些空间围绕“自然”、“开放”、“多元”三大关键词进行打造。新建的商业空间运用玻璃幕墙元素,让空间得以更加通透;同时,还融入了机车元素,让新建筑亦带有场域的文化基因。未来,这里将会引入零售、亲子、生活方式美学、餐饮等业态相关品牌。
再来看与中车·源STAGE“对望”的The Gate 量子介。项目一期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开业,由参与过成都量子光、上海INS、西安量子晨等项目的“量子产业”团队操刀。
项目整体建筑面积约4万㎡,商业面积约3.1万㎡,是一座复合型文旅商业园区,主要由VSPO电竞赛事中心和由10栋楼宇组成的泛商业娱乐街区两部分构成。这10栋楼宇中包括了原机车厂厂部大楼(1号楼)和锻造车间(2号楼)以及多栋新建建筑。
项目团队在改造过程中,特别注重保留老建筑的工业风貌。比如厂部大楼这座经典苏式二层砖混小楼,不仅修缮并保留了原始灰墙、青砖墙、六角窗洞等特色建筑构件,还将附楼改造成The Gate 量子介展厅,通过新增多面悬墙作为展墙与背景,巧妙平衡历史底蕴与现代展示需求。
在业态规划上,10栋建筑亦各有侧重:1号楼(原厂部大楼)主打艺术与品牌相关内容;2号楼(原锻造车间):聚焦音乐相关内容;3号楼A HALL以运动相关内容为主;4、9、10号楼(1-2F)粟里计划引入休闲餐饮品牌;10号楼(3-5F)眺岛规划为低碳办公区域;5号楼ZCUBE主打零售、休闲业态;6、7、8号楼则围绕生活方式相关展开布局。
目前,项目已确定引入:“麦杰MJ”KTV、男士美发6-speed Barbershop、纸品品牌与活版印刷工作室猫胡须、烘焙品牌one Plate、spa品牌趴岛、法式花果礼门店梵菓雅筑、布帖店nitty gritty、生腌店森焉生腌、服饰品牌poula blue、大型独立岩馆量子攀岩等品牌。
在10栋楼宇之外,The Gate 量子介还打造了独栋的量子介英雄电竞中心。这座大型场馆前段时间举办了2025PEL春季赛,吸引了大批电竞爱好者前来观赛打卡。
除了隔街对望的量子介Gate和中车·源STAGE,还有其他工业遗址改造项目预计在年内完成改造。十里店老旧库房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该项目的前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库房及办公楼,作为四川自然资源系统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它坐落于二仙桥东三路5号、6号,占地约21亩,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
从整体来看,项目将会采用开放式布局。这一形式加上规划合理的交通动线,未来可与相邻的成都理工大学、成都自然博物馆实现无缝衔接。依托这一区位优势,项目以“科创+研学+文创” 为定位,着力打造“地质科普互动研学、高校双创办公、区域文创消费等体验式活力空间”。
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计划“新旧结合”:既保留老库房独特的建筑架构与肌理,又通过修缮、翻新等方式赋予其新功能。场内的特色装置也将迎来“变身”,比如场内的水塔计划会被加持全息投影、灯光秀照明等现代技术,未来这里会是特色打卡点之一。
写在最后:
成华区工业遗产改造热潮,其实是当下全国工业遗产改造热的一个缩影。工业遗产自带主题与叙事感,为商业项目“讲故事”提供了优质蓝本,有助于项目降低前期策划和传播成本。
但随着工业遗产开发热度攀升,众多团队纷纷涌入这一赛道,竞争亦愈发激烈。这些团队不仅要面对地块资源争夺等问题,还需要破解同质化难题。由于工业遗产共性特征明显,多数项目在空间改造、业态规划上容易趋同,打造差异化项目具有难度。
参考古镇因业态雷同导致游客流失的前车之鉴,各家团队在进行工业遗产改造时可以尝试细一点,细分文化、细分客群、细分业态,构建独特且不可复制的商业生态。
*文中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自摄
-END-
来源:马克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