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杜甫的这句诗在心头浮现,白露节气已翩然而至。今日,9月7日,农历七月十六,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仲秋的大门,让我们感受到了秋意的逐渐加深。
导读:白露至,牢记“4吃3忌”,顺时养生福泽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杜甫的这句诗在心头浮现,白露节气已翩然而至。今日,9月7日,农历七月十六,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仲秋的大门,让我们感受到了秋意的逐渐加深。
#秋季生活打卡季##今日白露##记录九月白露时节的美好生活#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进入白露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替代,冷空气开始频繁南下,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地面辐射散热加快,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早晚凉意袭人,中午却仍有暑气残留,正如俗语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所描述的那般,尽显季节更替时的气候特色。
白露一般在每年公历9月7 - 9日 ,标志着暑热的结束,寒生露凝。清晨,我们会看到草叶、花瓣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这是因为夜晚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在民间,白露有着诸多说法,比如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形象地体现出白露后气候对蚊虫活动的影响。从农业生产角度看,“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此时东北平原忙着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棉花产区也开启全面采摘,同时也是西北、东北冬小麦播种的时节,足见白露在农事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养生至关重要。无论多忙,都要牢记 “吃4样,忌3样”,这是顺应天时、守护健康的智慧。
“吃4样”
一是多吃梨子。白露时节,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喉咙干痒等症状,而梨子水分充足,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化痰的功效。无论是生吃,感受那清甜多汁的口感;还是炖煮成冰糖雪梨汤,都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正如民间常说 “一日一梨,秋燥远离”。
二是要吃些百合。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将百合与银耳、莲子一起熬煮成羹,在干燥的秋日里,来上一碗,既能滋阴润燥,又能宁心安神,让我们在夜晚也能安然入眠,古人也常以百合入药养生,看重的便是它的滋补功效 。
三是品尝红薯。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且有 “长寿食品” 的美誉。民间有白露吃红薯可使饭后不泛胃酸的说法,所以白露时节,不妨多吃些烤红薯、红薯粥,感受这份秋日的香甜。
四是饮用白露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在白露前后进入另一个生长佳期,此时采摘的茶叶,既有春茶的鲜嫩,又少了夏茶的苦涩,滋味醇厚,香气悠长,“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说的正是白露茶独特的风味。
“忌3样”
一忌贪凉。白露后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凉,切不可再贪凉吹空调、吃冷饮。肚脐处的神阙穴是人体重要穴位,若夜间腹部着凉,寒气容易入侵,引发腹痛、腹泻等肠胃疾病,正所谓 “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晚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腹部,别再穿露脐装、露肩装。
二忌熬夜。白露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熬夜会损耗阳气,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力,“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建议晚上10点至11点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天。
三忌剧烈运动。此时天气转凉,人体气血相对收敛,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否则容易出汗过多,导致阳气外泄、阴津损耗。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达到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目的。
白露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信号,提醒我们顺应天时,调整生活方式。让我们牢记 “吃4样,忌3样”,将这些养生知识分享给家人,一起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呵护好自己的身体,感受秋日的宁静与美好,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
来源:顽固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