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大主播在“洗澡演示”问题上提出新质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04:38 1

摘要:2022年8月,央视《今日说法》连续两天报道了二八事件《错位的人生》。在节目中,开封鼓楼区警方通过演示婴儿洗澡环节,试图还原“错换”的一种可能性。

2022年8月,央视《今日说法》连续两天报道了二八事件《错位的人生》。在节目中,开封鼓楼区警方通过演示婴儿洗澡环节,试图还原“错换”的一种可能性。

警方通过演示洗澡流程,旨在说明婴儿在护理环节可能发生错换的客观条件,以此对调查结论进行通俗化解释。

这一演示,在许粉眼中竟成了“滑稽小品”,被他们当作攻击开封警方不作为的口实,也成了嘲讽警方的“把柄”。部分人甚至污蔑警方将演示内容作为“错换”的直接证据。

近期,许方大主播卡通树在“洗澡演示”问题上提出新质疑。

卡通树发现参与演示的警察身着冬装,进而推断拍摄时间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由于许姚案二审判决于2022年7月11日作出,而央视节目于8月19日播出,他认为警方的演示行为发生在终审判决前。

基于上述推论,卡通树宣称:“他们(警方)早已准备好‘剧本’,就等终审判决出炉后上演。这比未审先判更恶劣——未审先判只是法院一家的问题,如今公安也在配合表演!”

这一言论包含两个核心逻辑:一是央视节目提前策划“剧本”;二是开封警方与媒体合谋干预司法。

一、节目制作周期与事实逻辑的错位

任何严肃法治节目的制作均需经历选题论证、采访拍摄、法律审核等流程周期通常长达数月。

许姚案二审判决于2022年7月11日作出,央视《今日说法》栏目组依据判决结果确定报道主题,对前期采访素材进行编辑整理,历时月余后于8月18日播出,这完全符合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原则。若以“早有准备”指责媒体,显然忽视了电视媒体对重大案件的常态化关注与持续跟踪报道机制。

警方身着冬装参与演示,恰能说明2021年末至2022年初,央视记者已针对二八事件展开采访工作。演示洗澡环节的行为,很可能是应记者要求对调查结论进行的可视化呈现。

二、“未审先判”的指控是否成立

开封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早在2021年4月7日即作出《不予立案通知书》,认定不存在刑事犯罪事实。此后,警方通过接受媒体采访、参与节目录制等形式,向公众说明调查结论及案件细节(包括婴儿错换的可能性演示)。此时警方的演示行为属于调查结论的公开阐释,而非对司法裁判的“抢跑”。

值得注意的是,开封警方的“421官宣”发布于2021年,早于许姚案终审判决一年零三个月。河南高院在驳回再审裁定书中明确指出:“许某曾于2021年3月15日向开封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报警,该局经审查认为无犯罪事实发生,决定不予立案。本案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存在‘偷换’婴儿的情形。”

正因为警方不予立案,许姚才以民事纠纷为由起诉淮河医院。民事案件中,法院仅需对医院是否存在管理过错进行判定,与“偷换”的刑事定性无关。在此背景下,所谓“央视与警方合谋未审先判”的指控,显然缺乏事实依据。

三、阴谋论思维的危害性

卡通树的言论看似追求“真相”,实则陷入典型的阴谋论逻辑:以碎片化信息替代完整证据链,用主观臆断否定法律结论。这种思维模式在网络空间具有传染性,易引发公众对司法机关的非理性质疑。

在法治社会中,任何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均需建立在事实与证据之上。当“阴谋论”披上“正义”外衣,当舆论审判凌驾于法律程序,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社会的法治信仰。

唯有尊重司法权威、坚持理性表达,才能真正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https://m.toutiao.com/is/zKejERFCBGI/ - 许妈必胜28真相必出: 提前编排好的滑稽小品真是漏洞百出! - 今日头条

来源:蒿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