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抗战楷模 民族脊梁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他带领的队伍被毛泽东同志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转战冀中平原、渤海之滨、冀鲁豫敌后战场,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7万余名,建起“敌后抗日堡垒”,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他带领的队伍被毛泽东同志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转战冀中平原、渤海之滨、冀鲁豫敌后战场,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7万余名,建起“敌后抗日堡垒”,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营长,这天气透亮得能照见人影,怕是来者不善啊。”1959年10月7日清晨,张家湾机场的露水还未褪尽,作战参谋望着湛蓝的天空眉头紧锁。岳振华掸了掸军装上的晨雾,目光扫过正在调试设备的士兵:“越是这样的好天气,越要给台湾的客人备份厚礼。”话音未落,雷达站传来急促
1965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地道战》生动再现了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巧妙利用地道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壮烈事迹。那些精心设计的机关,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勇气,彰显“全民皆兵”的抗战精神。其主题曲传唱至
清朝末期的中国,局势混乱,局促不安,溥仪登基后继续推行一套守旧的政策,结果四面楚歌。这不是教科书上那种铁板一块的历史,甚至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做法,也没谁真的从中受益。外面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八国联军一群人借着义和团闹事的名头杀进北京,把圆明园烧得一干二净,掠夺、枪
中国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华北地区(尤其是冀中平原)创造的一种独特游击战战术,通过挖掘复杂的地下通道网络,将军事防御、物资存储、人员隐蔽与敌后作战相结合,有效抵御了日军的“扫荡”,成为人民战争智慧的经典范例。
1937 年深秋,当聂荣臻率 115 师一部进驻五台山时,这片海拔千米的山区还笼罩在 "根据地能否生存" 的疑虑中。谁也未曾想到,短短数年间,以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竟发展成为横跨华北的 "模范抗日堡垒",而核心奥秘,就藏在太行山东麓那片广袤的冀中平原里 —
最近,有个老朋友对我吐槽,说他儿子把他老婆孩子一家人都带到国外去了。老朋友说,他儿子的这一举动让他心里非常不痛快。他说,他那个孙子特别乖巧,情商也高,跟他很合得来。他很不愿意让他儿子这么着就把孙子带到国外去了。但是有的事老年人说了不算,也不管用。他什么办法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