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还是砸瓮 大可不必过度焦虑

最近,“辅导不了孩子语文了”的话题在一些平台引起热议。据新华网报道,一些视频发布者称,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出现了所谓的“颠覆性修改”。在相关视频中,有人介绍“后羿射日”应为“大羿射日”;“掩耳盗铃”应为“盗钟”;“司马光砸缸”应为“砸瓮”;岳飞背上刺的字应为“尽

砸缸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 司母戊鼎 原始文献 2025-08-12 15:46  5

网友称小学语文教材颠覆性修改 司马光砸瓮、大羿射日、掩耳盗钟等:官方回应

近日,一则关于小学语文教材出现颠覆性修改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多位家长晒出孩子课本和辅导材料中的陌生表述:从大羿射日替代后羿射日、司马光砸瓮取代砸缸,到纠正,甚至岳飞背刺尽忠报国而非精忠报国,这些改动让不少网友直呼颠覆认知。随着讨论持续发酵,教育部门及一线

官方 小学 教材 司马光 羿射日 2025-08-10 03:01  4

评论丨司马光砸瓮还是砸缸,何必刻舟求剑强求“标准答案”

最近,话题#辅导不了孩子的语文了#在一些平台引起热议。一些视频称,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出现了所谓的“颠覆性修改”。比如:掩耳盗什么?答案是“盗钟”。“后羿射日”变成了“大羿射日”、“凿壁偷光”变成了“凿壁借光”、“司马光砸缸”变成了“司马光砸瓮”等等。于是引发不

砸缸 古籍 历史文化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 2025-08-09 15:05  6

《资治通鉴》:内耗的根源竟是这4条人性铁律,看完瞬间清醒!

《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生诸多烦恼,往往源于对人性规律的无知——要么强求他人违背本性,要么逼迫自己对抗规律,在无尽的纠结中消耗心力。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以千余年历史为镜,不仅记录王朝兴衰,更暗藏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那些困扰我们的内耗、焦

人性 根源 铁律 资治通鉴 司马光 2025-08-08 16:02  3

《资治通鉴》:有用见人品,无用显人性,价值的棱镜与自我的远征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曾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回望那些早已尘封的故事?在《资治通鉴》这部浩瀚的史书中,司马光用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画卷,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有用之时,人品如金石般闪光;在无用之际,人性似流水般流淌。价值像一面棱镜,折射出生命的千面;而

人性 有用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棱镜 2025-08-07 19:20  3

苏轼,神人

纵览青史,写得出传世佳作的文人墨客颇多,世人皆崇拜的却寥寥无几,苏轼,是其中一个。他的一生,起点如耀日当空,却终被“贬”字所染。

儋州 苏轼 苏东坡 黄州 司马光 2025-08-05 18:30  2

从《资治通鉴》悟:唐太宗靠“闭嘴”成就贞观之治,你敢学吗?

《论语》有云:“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中,三千年兴衰更替的历史反复印证着一个真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滔滔不绝的辩才,而在于洗耳恭听的耐心;高明的表达不在于言辞的华丽,而在于倾听的深度。那些成就霸业的帝王、名垂青史的贤相,无不深谙“倾听是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唐太宗 魏征 管仲 2025-08-05 14:00  3

没有这位蜀官 就没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池出身名门,家庭相当富有。幼年时父亲去世,他把数十万贯家财全部让给伯父、叔父们,自己专心读书。后来考中进士,官授永宁县主簿。他为官清正,生活十分朴素。平时粗茶淡饭,绝不奢华。即使招待客人,也只是用当地的山果和土产的蔬菜,而且只限于三五道菜。上下班不坐官轿,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司马池 郫县 楠树 2025-08-05 14:00  4

他死于1052年,他的事业却传到了1947年

▲范仲淹( 989-1052) 画像。图源:网络范仲淹的命并不好。他两岁的时候,老天就硬塞给了这个小婴儿一手烂牌——父亲范墉去世,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山东淄州人朱文翰。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中举做官之前,他的名字一直叫朱说。

范仲淹 司马光 范纯仁 义庄 富弼 2025-06-20 02:35  8

《资治通鉴》告诉你: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资治通鉴》以其深邃的智慧,跨越千年,依然为现代人提供着宝贵的启示。从公元前403年司马光开启史书的第一笔起,这部巨著不仅仅是记录兴衰更替的史料,更是一座照亮人生的灯塔。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企业家和普通人开始从中汲取智慧,学习古人的思

信息爆炸 批判性思维 思考力 资治通鉴 司马光 2025-06-27 03:0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