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

道德经问答(92)生话中如何应用“无用大用”智慧?

董延喜: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总是把分数、名次看成“有用”,而把品德、人格、素质教育视为“无用”;把上好抓分的应试课看做“有用”,把音乐、美术、体育等非考试科目看做“无用”;他们不知道这个“有”是离不开“无”的,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这句临终前的大胆

创意策划 道德经 生话 道学 道网 2025-08-16 18:08  3

“两山“实践创新转化②

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奋力书写“一库碧水润北方,青山不负绿成金”的时代答卷。

创新 武当 道学 武当山 世界文化遗产 2025-08-15 19:06  3

道德经问答(89)老子用哪三个比喻阐述“无”的妙用?

董延喜: 在第十一章,老子用三个比喻,来阐述“无”的妙用,论证“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打的第一个比方是“三十辐共一毂”,古代大木车的车毂,中心是一个圆孔,由中心圆孔向外,共有三十根辐条链接到车毂上,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大车轮。这种大车轮虽然每一个部件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比喻 道网 2025-08-06 11:27  3

道德经问答(51)怎样学会心平气和,有话好好说?

董延喜:大概没有谁愿意 一张口便遭遇唇枪舌剑,人人都希望别人说话能够温柔点,那么我们何不从自身开始,有话好好说呢?动不动就口出恶言是一种心灵亚健康的表现。亚心为恶,恶语伤人即为亚心状态。欲成大德,先修口德。心灵的亚健康久不医治,必然导致身体的亚健康!人有了正思

道德经 亚健康 道学 老子 明道 2025-06-12 09:19  8

道德经问答(50)老子因甚教我们用美言不用恶语?

自古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今不知道是怎么了,人人一脑门官司,人人一肚子火气,说话跟吃了枪药似的,又冲又硬又横,一句话能把人噎个跟头。只要你张口说话,就得随时随地准备遭遇唇枪舌剑。有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从外地出差回来,在车站附近

面条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肉丝面 2025-06-11 09:37  10

道德经问答(49)老子故乡人为什么爱说“中”?

董延喜:老子是中原人,中原人爱说“中”,这个“中”就是正好、合度、恰如其分。人守住了中,也就守住了根本,守住了良知,就能达到处虚无而生万有,心守中而天地正的境界。我们读老子不能太过执着于文字,比如这个“行不言之教”,“不言”不是不说话,而是不执着于任何主观言行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五千言 故乡人 2025-06-10 08:30  7

道德经问答(48)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什么意思?

董延喜: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里的“数”,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特有概念,是古圣先贤总结出的一种符合自然运化机理的数论模式。世间万有皆有其数,太极之数为一,阴阳之数为二,其次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等都是数。古人常说定数、变数、命数,在数难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心神 十天干 2025-06-09 06:59  7

道德经问答(47)老子因何把天地比喻成风箱?

董延喜:为了进一步说明天理公平,圣人无心,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非天地有心而为,而是乘虚而来,还虚而去,老子把天地比喻成一个橐籥。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籥是一种古代鼓吹通气工具,俗称风箱。橐,是外面的箱子;籥,是里面的送风管。风箱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因何 风箱 2025-06-08 09:05  11

道德经问答(46)“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怎解?

董延喜: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是说圣人也效法天地之道,把百姓都视同祭坛上的祭品一样,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而是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真正有道的圣人,也应该心如天地,自然无为,不要存心用世,不必标榜仁爱,更不能假借仁义之名而残杀天下。老子的这种哲学,

公开课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圣人 2025-06-07 07:57  9

道德经问答(43)道在哪里?庄子答:“道在屎尿”!

董延喜:道在哪里? 先讲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庄子有个叫东郭子的朋友,悟性不高又整天围着庄子去问道,庄子又不愿意给他讲。一天东郭先生说:“我今天留你吃饭,但是我所问你的道你必须跟我说完。”庄子一看都准备饭了,就说:“那好吧。”东郭先生就问:“道到底在哪里?”庄子

道德经 道学 蝼蛄 屎尿 水稗 2025-06-04 08:25  11

道德经问答(42)人常说“我知道了”真的知“道”了吗?

董延喜:大道就在生活中。你知道吗?这句话,几乎咱们每个人每天都要说很多遍。我们经常说“我知道了”,其实未必是真的知“道”了。“道”的含义有很多种,比如:道路,规律,本源,方法,本性,道德,理念等。道是天地宇宙间最根本的存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文化精神。这个道

弘道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通俗化 2025-06-03 09:25  8

道德经问答(41)“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何意?

“象帝之先”,“帝”有母、始之意。“象帝”与“无名天地之始”同义,是最开端、最本源的无始之始,自然在所谓的天帝之前。因此老子感叹道: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实在不能明白究竟是什么衍生了道,仿佛在天地未分、阴阳未判的混沌之初的无始之始,道就已经存在了。

张其成 道德经 道学 陈鼓应 任继愈 2025-06-01 19:13  9

道德经问答(39)如何理解老子“渊兮,似万物之宗”?

董延喜:老子说:“渊兮,似万物之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它是那样的渊深,好像是万物的宗主。“渊”者,博大精深之意也。“万物之宗”,“宗”的本义是祖先的宗庙,宗庙尊奉的是人类始祖,人类源于宇宙自然造化之机,所以古人把天地看成更高一层的人类祖先,宗既是宇宙万物的宗主

弘道 道德经 大同 道学 老子 2025-05-30 07:11  8

道德经问答(38)“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什么意思?

董延喜: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是虚空的,冲和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大道的本体是虚无的,但虚无之中蕴涵动之态势,大道的作用在于“冲”。“冲”的本意为水流涌动激荡;“冲”既有虚静之意,又有冲动之意;事物的动与静皆源于道冲原理。“冲”者,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道冲 道德经传家版 2025-05-30 06:54  9

道德经问答(36)老子 “三不”为何是家教重要内容?

董延喜:老子所主张的:不贪钱财、不贵珍宝、不为物喜的 “三不”原则,自古以来就是家道、家风、家教、家规、家训中的重要内容。钱财、货利、贪欲,不仅是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而且也是当今社会惑乱人心的祸根,由此而引发的社会乱象层出不穷。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弘道 道德经 家教 道学 老子 2025-05-27 07:30  9

道德经问答(35)怎样理解“为无为,则无不治”?

董延喜: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只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清静无为政治,国家就必定走上太平盛世之路。“何必苦修道,此即是无为”。白居易的名句与老子“为无为,则无不治”​​​异曲同工。如果人们都按照“无为”的原理来做人做事,不去按照自己的欲望、自己

公开课 弘道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2025-05-26 09:0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