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

道德经问答(27)人为什么想不透、看不开、放不下?

董延喜:人生三大困惑想不透、看不开、放不下,皆因缺少辩证思维所致。大道之美,大道之善在于真,在于朴,在于自然,在于无为。那种疯狂追求式的着意模仿与道相去甚远,甚而至于是背道而驰的。就以修身来说,我们修的是道德之美,修的是内心之善,修的是复归于大道之真,目的是实

公开课 弘道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2025-05-18 19:24  3

道德经问答(24)怎样理解老子“万物作焉而不辞”?

董延喜:老子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意思是顺应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化育万物而不自恃其能,功业成就而不居功自傲。老子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们发挥“作”、“生”、“为”、“成”的创造力,但又不能去占有它

弘道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化育 2025-05-15 18:18  3

道德经问答(23)家教法宝: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董延喜:“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道德传家的两大法宝,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处无为之事”是说一切作为要按照客观规律去施为,不依主观臆断去强作妄为。这里的“处无为之事”,要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之以为用”等论述放在一起来意会

道德经 家教 道学 老子 施为 2025-05-14 19:24  2

道德经问答(22)老子说“前后相随”是什么意思?

董延喜:前后相随是说前与后相随而来,相随而去,相对而言,比如路上有两个人,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边跟,这就有了前后相随。如果去掉任何一个人,就无法形成这前与后的对应关系了。如果两个人同时相后转,后边的人就变成了前边,前边的人就变成了后边。如果后边的人走得快

道德经 道学 老子 前后相随 周行 2025-05-13 20:04  3

道德经问答(21)怎么理解老子说的“音声相和”

董延喜:音声相和是说音与声相和相应,方能产生至美至善的和谐音乐,音声相和重点在一个"和"字,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声,和奏出来的乐章才能称为音。音与声不仅是相伴而生,而且是互和互应。音之于声,相应相和,方为和谐之乐。天下之至美、至善之乐皆应于天籁而发于自然,非关人为

天籁 道德经 音声 道学 老子 2025-05-12 19:2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