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问答(28)道德经第三章的要义是什么?
君主不爱钱,就不会与民争利。君主不以奇珍异宝为贵,臣民就不会以珍宝媚上邀宠。君主不表现喜欢什么,臣民就不会因妄想而扰乱心神。
君主不爱钱,就不会与民争利。君主不以奇珍异宝为贵,臣民就不会以珍宝媚上邀宠。君主不表现喜欢什么,臣民就不会因妄想而扰乱心神。
董延喜:人生三大困惑想不透、看不开、放不下,皆因缺少辩证思维所致。大道之美,大道之善在于真,在于朴,在于自然,在于无为。那种疯狂追求式的着意模仿与道相去甚远,甚而至于是背道而驰的。就以修身来说,我们修的是道德之美,修的是内心之善,修的是复归于大道之真,目的是实
董延喜:轻言重行,行胜于言是老子的一贯主张。在《道德经》中,老子直接说到“行”有二十余处。如“周行而不殆”、“勤而行之”、“行于大道”、“行不言之教”、“美行可以加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行,无辙迹”、“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董延喜:老子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意思是顺应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化育万物而不自恃其能,功业成就而不居功自傲。老子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们发挥“作”、“生”、“为”、“成”的创造力,但又不能去占有它
董延喜:“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道德传家的两大法宝,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处无为之事”是说一切作为要按照客观规律去施为,不依主观臆断去强作妄为。这里的“处无为之事”,要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之以为用”等论述放在一起来意会
董延喜:前后相随是说前与后相随而来,相随而去,相对而言,比如路上有两个人,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边跟,这就有了前后相随。如果去掉任何一个人,就无法形成这前与后的对应关系了。如果两个人同时相后转,后边的人就变成了前边,前边的人就变成了后边。如果后边的人走得快
2025年《道德经》全球销量突破3.7亿册,连续9年超越《圣经》蝉联全球哲学类书籍榜首]。这股"道家热"的背后,是道教文化在全球的深度渗透:
董延喜:音声相和是说音与声相和相应,方能产生至美至善的和谐音乐,音声相和重点在一个"和"字,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声,和奏出来的乐章才能称为音。音与声不仅是相伴而生,而且是互和互应。音之于声,相应相和,方为和谐之乐。天下之至美、至善之乐皆应于天籁而发于自然,非关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