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缅怀“稻田守望者”赓续“禾下乘凉梦”——“爷爷的水稻田”水稻守护志愿者2025年清明追思袁隆平院士

在袁隆平院士长眠的长沙唐人万寿园,一片片清新的绿草正随风摇曳。2025年3月30日上午十点,来自全国各地的“爷爷的水稻田”水稻守护志愿者代表齐聚“星稻田”造型的纪念碑前,以一场充满稻作文明仪式感的纪念活动,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致以最深切的缅怀。

院士 志愿者 水稻 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 2025-04-02 13:12  1

“老种子致富论”是忽悠!种植老种子,可能血本无归

在信息繁杂的网络世界里,“老种子致富”的说法甚嚣尘上。自媒体号“菜花生”发文《种老种子有可能一夜致富,因为老种子资源真的不多了》,声称老种子稀缺珍贵,种植就能一夜暴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上,种植老种子不但不会发家致富,反而可能让你血本无归。那些所谓的“老种

杂交水稻 致富 粮食安全 袁隆平 粳稻 2025-04-01 10:35  1

每天扔掉半个西瓜的年轻人,却不知20年前的中国连剩饭都是奢望

“当你把半碗米饭倒进垃圾桶时,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最后一张粮证正在博物馆里发霉。”上海某网红餐厅里,三个00后女生正对着镜头吐槽:“这碗和牛炒饭居然要288?米其林大厨就这水平?”她们身后,服务员默默收走四盘只动了两筷子的东坡肉——这顿饭浪费的蛋白质,够1993年

粮票 西瓜 凤阳 袁隆平 剩饭 2025-03-31 16:48  2

别让我们的孩子只认识爱因斯坦,却不知道钱学森,邓稼先,于敏

这样的对话,在许多家庭里上演。从一到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童话故事、寓言传说占据了大部分,却唯独不出现这些改变中国命运的科学家。孩子们能说出白雪公主、孙悟空,却叫不出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于敏这些让我们能自由选择和平科学巨匠的名字,这是谁的错?

爱因斯坦 钱学森 邓稼先 袁隆平 于敏 2025-03-31 06:58  1

徐青峰丨定格中国精神

说它特殊,首先这是一组以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主角,表现“中国精神”的大型油画。其次,9位功勋大多年事已高,有的甚至已经去世,或者因为工作性质等原因长期“默默无闻”。

袁隆平 徐青峰 油画 组画 李善阳 2025-03-28 14:39  2

徐青峰:定格中国精神

说它特殊,首先这是一组以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主角,表现“中国精神”的大型油画。其次,9位功勋大多年事已高,有的甚至已经去世,或者因为工作性质等原因长期“默默无闻”。

袁隆平 徐青峰 油画 组画 李善阳 2025-03-28 14:02  2

向云南财经大学建议:撤销顾秀林“特聘教授”

顾秀林在农业政策方面的见解充斥着陈旧观念,毫无现代科学与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她过度重视保护传统农业,对传统农业模式的弊端视而不见。在当今时代,传统农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劳动生产率低下,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利用。就拿播种、灌溉、收割这些基础农事活动来说,传统农业

云南 财经大学 袁隆平 云南财经大学 顾秀林 2025-03-24 21:12  2

心植善根,福泽满途

心种善根,是在心田播撒下爱与善良的种子。这些种子在日常生活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最终带来福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心怀苍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不顾烈日酷暑,穿梭于田间地头,只为实现“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他的善举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

杂交水稻 袁隆平 福报 善根 恶根 2025-03-18 15:07  3

跟着课本探春耕

春光正好农事忙。轻点鼠标,无人灌溉设备在田里伸展“双臂”;穿着雨靴、扛着铁锹来到地里,正是开沟起垄的时节……本报“春耕进行时”专栏展现了一幅幅春耕备耕图。

杂交水稻 课本 秧苗 袁隆平 草坝镇 2025-03-17 17:35  5

德才兼备,方为大用

“德不孤,必有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道德与才华就是人们修身立业的重要准则。在当今社会,这两者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才华如璀璨星辰,能照亮个人前行的道路,助力社会发展;道德则似稳固基石,承载着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追求,确保发展的方向正确。

杂交水稻 袁隆平 企业经营者 方为 万有引力定律 2025-03-14 14:2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