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杨爱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主要致病因素,建议公共就餐场所须提供公筷
近年来,随着公众卫生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餐厅摆上了公筷,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了使用公筷的习惯。红星新闻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爱明认为,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要把公共就餐场所提供公筷上升为一项强制制度,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
近年来,随着公众卫生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餐厅摆上了公筷,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了使用公筷的习惯。红星新闻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爱明认为,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要把公共就餐场所提供公筷上升为一项强制制度,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
“阿姨,您知道公筷公勺能减少多少病菌传播吗?”在息县澺河街道息东社区的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正拿着宣传册向居民耐心讲解。这是息县澺河街道近期开展的移风易俗系列主题活动中的其中一幕。
每年的5月15日是全国无幽日,这里的“幽”是指幽门螺旋杆菌。当夜幕降临,你大快朵颐地撸串,或是与好友分享香甜的奶茶时,一个肉眼不可见的“隐形房客”可能正悄然潜入你的胃部,它就是幽门螺旋杆菌。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胃癌应是一类更“青睐”于中老年人的疾病,但实际上,胃癌作为临床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位列第一的疾病,能够出现在任何年龄阶段,近几年来,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与胃癌打上交道的例子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