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红&郑勤龙:为儿童ALK阳性间变大淋巴瘤患者预后提供诊疗思路
2025年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EHA 2025)于6月12-15日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此次大会将汇聚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血液疾病诊疗与科研成果的最新突破,展望未来趋势。本届EHA年会上,北京高
2025年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EHA 2025)于6月12-15日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此次大会将汇聚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血液疾病诊疗与科研成果的最新突破,展望未来趋势。本届EHA年会上,北京高
随着高效、安全性良好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向“慢性病”趋势转化,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是评估治疗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绝非是唯一标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除需充分考量生存获益外
2025年6月10日16:00-17:00,特邀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王慧娟医生,做客《约吧大医生》直播间,给大家科普ALK脑转移与EGFR阳性患者靶向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期会谈到的具体内容详见下方海报。
在肿瘤治疗领域,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成为攻克复杂疑难病例的“金标准”。肺癌的治疗尤其需要多学科协作——从影像的精准判读、病理的明确诊断,再到内科、外科、放疗的综合决策,每一步都关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
在肿瘤治疗领域,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成为攻克复杂疑难病例的“金标准”。肺癌的治疗尤其需要多学科协作——从影像的精准判读、病理的明确诊断,再到内科、外科、放疗的综合决策,每一步都关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
2025年6月10日16:00-17:00,特邀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王慧娟医生,做客《约吧大医生》直播间,给大家科普ALK脑转移与EGFR阳性患者靶向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期会谈到的具体内容详见下方海报。
自2007年日本学者团队发现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的融合基因(EML4-ALK)[1]起,ALK靶点的研究相继展开。ALK突变又被成为“钻石突变”,过去十多年来,随着ALK-TKI的快速发展与迭代,ALK+ 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
随着ALK-TKI的迭代与临床管理经验的积累,ALK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已逐渐进入“慢病化管理”模式。在全新的管理视角下,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保持与改善成为保障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治疗获益的关键。只有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患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率约为5%-7%,主要分为融合、点突变、扩增突变三种形式,其中ALK融合是ALK+的NSCLC致癌的主要驱动因素,在NSCLC中,以EML4-ALK融合突变为主。EML4-ALK融合有不同的融合亚型,其中以V1和V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