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预告|浙江大学蔡志坚教授:细胞外囊泡与免疫治疗抵抗
细胞外囊泡(EVs)是近年来国自然项目的研究热点,其通过递送PD-L1等免疫抑制分子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已成为免疫治疗抵抗的重要诱因。然而,其生成和摄取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靶向调控EVs的临床药物缺乏,限制了对肿瘤免疫疾病的干预手段。
细胞外囊泡(EVs)是近年来国自然项目的研究热点,其通过递送PD-L1等免疫抑制分子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已成为免疫治疗抵抗的重要诱因。然而,其生成和摄取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靶向调控EVs的临床药物缺乏,限制了对肿瘤免疫疾病的干预手段。
听到药物副作用,大家下意识里都会认为是不好的事情,毕竟这不是治疗时期待出现的作用。然而近期发表的两项研究却颠覆了大家的常规认知,因为它们显示免疫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反而会显著延长。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肺癌中侵袭性最强的亚型之一,约占全部肺癌病例的10% - 15%。其具有早期快速转移、预后较差的特点,治疗策略需兼顾局部控制与全身治疗。本文系统阐述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涵盖传统化疗、放疗、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肿瘤学会议之一,每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都要公布一些重要研究结果。那么,对于肺癌患者和家属而言,昨天闭幕的ASCO年会公布了哪些需要了解的最新消息呢?
中国医疗资源匮乏,医生太少,患者太多,这直接导致医患之间每次沟通时间很短。因此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提高医患交流的效率,在有限时间内交流最重要的问题,避免浪费时间。
成人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以高恶性程度、复发难治(R/R)高风险,将患者拖入生存绝境。传统化疗、移植在 R/R 阶段疗效锐减,生存期被压缩,急需 “治疗新武器” 破局。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术盛会之一,ASCO年会一直引领着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
我们总在说“一胖毁所有”,减肥似乎成了现代人的“必修课”。但你有没有想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当身体不幸遭遇癌症时,体重的“胖”与“瘦”可能蕴含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是肾细胞癌(RCC)最常见的亚型,其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ccRCC 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代谢失调导致免疫逃逸和肿瘤进展。作为肿瘤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组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代谢重编程在肝细胞癌(HCC)中形成了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从一个细胞的失控开始,它可以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撕裂你原本平静的生活。但比癌症本身更令人恐惧的,其实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的心理和身体双重沦陷。
本研究旨在构建与验证糖酵解相关基因特征模型,以预测膀胱癌预后、免疫微环境及药物敏感性。研究整合多个数据集,筛选出 34 个与膀胱癌预后相关的糖酵解差异表达基因,将样本分为 6 种分子亚型,构建并验证了包含 18 个基因的风险模型。该模型能准确预测膀胱癌患者的临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每年约有1000 万人因它失去生命。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像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往往伴随着肿瘤复发和严重副作用等问题。随着精准医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为癌症治疗开辟了
脑转移(BM)在肺癌中频繁发生,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是其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差以及脑转移灶与原发肿瘤之间的独特特征,标准治疗的疗效有限。近期,发表于Nature npj Precision Oncology一篇综述探讨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此也被称为“健康第一杀手”。为了应对这一重大健康威胁,近年来各类科学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已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越来越多抵御肺癌威胁的“武器”。而在这其中,免疫治疗的出现无疑为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变革,让很多原先已经缺乏有效治
近10年来,细胞疗法与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大放异彩,特别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临床潜力,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与核心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在细胞治疗与免疫治疗领域的深耕细作,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2024年国际细胞与免疫治
2024年11月14日至17日,国际细胞与免疫治疗(CTI)大会在中国杭州盛大举行。此次盛会由浙江大学联合国际临床血液学学会(IACH)、亚洲细胞治疗协会(ACTO)、浙江省免疫学会以及《Cell Research》杂志社共同主办,同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