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色漫过鸭绿江,晚风裹着水汽给临江小城降温。园丁小区的 “法治凉亭” 里,深蓝色警服在灯光下泛着汗湿的光 —— 赵旭烨正蹲在石凳旁,笔尖飞快记录着独居老人的用药需求,身旁围坐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把 “纳凉夜话” 聊成了贴心的 “家常会”。这位白山边境管理支队建
暮色漫过鸭绿江,晚风裹着水汽给临江小城降温。园丁小区的 “法治凉亭” 里,深蓝色警服在灯光下泛着汗湿的光 —— 赵旭烨正蹲在石凳旁,笔尖飞快记录着独居老人的用药需求,身旁围坐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把 “纳凉夜话” 聊成了贴心的 “家常会”。这位白山边境管理支队建国边境派出所的所长,用 1.8 米的魁梧身躯撑起 “柔情铁汉” 的名号,在祖国边陲写下 “平安答卷”。
铁汉冲锋:盾牌挡刀的 “生死瞬间”
建国边境派出所守着临江主城区半壁江山,接警量常年居首。2022 年寒冬深夜,警铃刺破寂静:嫌疑人许某持菜刀、长锯暴力抗法,现场围观群众惊呼连连。“所有人后退!” 赵旭烨吼声未落,已举着防暴盾牌迎了上去。“砰!” 菜刀劈在盾牌上的巨响伴着火星,他却盯着许某的动作 —— 趁对方手臂微顿的间隙,箭步上前精准打落凶器,死死扣住其手腕。全程不过 30 秒,他的防寒服已被冷汗浸透。
这样的 “逆行” 早已是日常。为织密防控网,他牵头装了 156 个智能监控,拉起 12 支 “红袖标” 巡逻队,让 “警察蓝 + 志愿红” 铺满辖区角落。在他带领下,派出所创下千日查结 300 余起治安案件的纪录,硬生生把 “接警大户” 变成了 “平安标杆”。
柔情暖民:113 张 “爱心卡” 的温度
“赵哥,我家水管漏了”“所长,能帮我看看养老金手续不”—— 在辖区群众眼里,这位东北汉子不是 “官”,是随叫随到的 “自家人”。他的手机里存着 113 户独居老人的电话,兜里总揣着定制的 “爱心联系卡”:正面是 24 小时警号,背面记着老人的过敏史、常用药。
去年 6 月,他给聋哑老人于某送新卡,社区工作人员用手语翻译完,老人突然攥住他的手,泪水砸在卡片上,反复比划 “谢谢”。“这卡让我知道,有人惦记着我。” 后来于某逢人就举着卡 “炫耀”。为了这群老人,他协调 14 家医院建 “健康档案”,找退休党员组 “银发巡逻队”,修水管、换灯泡、提醒吃药,把细碎的温暖揉进日常。“小赵比亲儿子还勤!” 独居的王大娘说起他,眼眶总红红的。
创新破局:“法治凉亭” 解 20 年积怨
临江是边境小城,人口空心化、法治意识弱,矛盾纠纷常 “小事拖大”。赵旭烨盯着治安最乱的园丁小区,冒出个想法:“建法治示范小区!” 他拉来司法局、法院组建百人 “法律援助团”,在小区搭 “法治凉亭”、开 “法治夜校”、设 “法治超市”,把生硬的法条变成 “拉家常式” 讲解。
如今这里成了 “法治会客厅”:帮 10 多人讨回 30 多万欠薪,拦了 20 多起电信诈骗,还化解了一起拖了 20 年的土地纠纷。居民李大姐曾靠这里的法律援助要回 2 万欠薪,她常说:“以前遇事就吵架,现在知道找‘法’帮忙。” 截至现在,这种 “以点带面” 的模式,已让法治春风吹遍整个辖区。
初心如磐:满墙锦旗照见 “边境心安”
赵旭烨的办公室旁,荣誉室的锦旗堆得满墙都是:“人民好警察”“百姓贴心人” 的烫金大字,映着他工作笔记里的细碎安排 ——“7.15 跟进留守儿童安全教育”“7.17 协调 32 家商户建平安商圈”。从 “橄榄绿” 到 “警察蓝”,10 多年来他拿了 1 次一等功、1 次二等功、2 次三等功,还获评 “吉林好人” 标兵,派出所也成了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青年文明号”。
来源:闻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