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千年,再放光彩,敦煌国宝,唐楷之冠
一百多年前,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藏经洞,发现欧阳询楷书《化度寺碑》的剪裱残本。据记载,这个残本为墨绘纸本,幅面单薄,每面存四行,每行五字,残字或剪或涂,仅余226字,12页。
一百多年前,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藏经洞,发现欧阳询楷书《化度寺碑》的剪裱残本。据记载,这个残本为墨绘纸本,幅面单薄,每面存四行,每行五字,残字或剪或涂,仅余226字,12页。
《化度寺碑》原石立于唐贞观五年(631年),由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北宋庆历年间原石损毁,此后翻刻本盛行,刻本多达十余种,包括宋代的四欧堂本、十三家跋本等,以及敦煌石室发现的唐拓残本(分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清代翁方纲等学者对拓本鉴定争议颇多,最
近年来,敦煌学研究持续掀起热潮,藏经洞出土的文书遗珍尤受学界瞩目。随着书法艺术领域研究的深化,各种以敦煌书法为名的出版物也陆续登场,然众多书法爱好者购阅品鉴后,常有"明珠蒙尘"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