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过雨之后,有件事情一定记得要做!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40%以上人口(约25亿人)面临登革热风险,每年约50万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40%以上人口(约25亿人)面临登革热风险,每年约50万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新加坡卫生部和传染病局在周二(5月13日)联合声明中表示,“近期COVID-19病例数量有所增加。目前,'LF.7' 和 'NB.1.8',都是 'JN.1' 变体的后代,也是在新加坡传播的主要新冠病毒变体(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
随着气温攀升,蚊虫进入繁殖高峰期。蚊子不仅是夏夜睡眠的 “头号杀手”,更可能传播登革热、疟疾、乙脑等疾病,严重威胁家人健康。如何在夏天有效灭蚊?本文结合疾控中心建议与科学防蚊技术,为你提供全场景、分阶段的灭蚊方案,让这个夏天不再 “蚊” 题不断!
被伊蚊叮一口,可能让你高烧、头痛、关节痛到怀疑人生!更可怕的是,蚊子还能把病毒传给更多人,形成“患者→蚊子→健康人”的传染链。
禅城区副区长李国强,祖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梁劲钊,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潘燕青,祖庙街道党工委委员裴俊武等领导带队参与。本次行动通过“分片包干+重点攻坚”模式,全面整治背街小巷、卫生死角等重点区域,筑牢登革热防控屏障。
在炎热的夏季,蚊子的嗡嗡声常常让人烦不胜烦。这些小小的昆虫不仅打扰我们的睡眠,更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者。
登革热是一种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感染登革热而就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当蚊子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登革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为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5月14日,石湾镇街道卫健办联合城水办、三龙湾建设局、东部公司以及鄱阳村、奇槎社区、龙湾社区、依云社区等村(居)联合开展“禅桂交界片区”爱国卫生大行动。石湾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有亮,办事处副主任刘青兰,办事处副主任许展
随着雨季的到来,充沛的降水与持续的高温高湿环境,为各类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各地登革热等传染病已进入季节性高发期。为此,5月13日,缅甸联邦第一特区卫生部发布登革热防治指南,系统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以科学防控措施向公众发出重要提醒。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40%以上人口(约25亿人)面临登革热风险,每年约50万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5月13日,自贡市举行2025年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来自全市的7支传染病防控队伍和1支医学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演练,旨在检验我市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出行前,务必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及海关、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发布的健康风险提示。
你以为蚊子只是夏天的小麻烦?这种在地球存活了2亿多年的生物(比恐龙还古老),其实是全球最致命的动物杀手。气候变暖让它们越来越猖狂——现在蚊子活跃期比20年前多出近50天,连北方城市都开始全年闹蚊灾。
从过去的鼠疫、天花,到现今常见的流感、诺如病毒,传染病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国家最新发布的《健康素养66条》第九条明确指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关键环节,防控传染病人人有责。
蚊子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它们的繁殖几乎离不开水。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存在四种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可能致命的重症登革热不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全球登革热疫情呈较快速上涨态势。
夏季将至,是旅游出行、户外踏青的高峰期。但在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夏季高温高湿持续,蚊虫活动频繁,正是登革热、疟疾、寨卡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以下是为您量身定制的夏季出行防护指南,助您畅享旅程!
随着气温升高和雨季来临,蚊媒密度持续攀升,登革热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显著增加。为切实做好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东凤镇多措并举筑牢登革热防线。
5月12日下午,狮山镇以“清积水 灭蚊虫 保健康”为主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专项活动,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浩文,区政协常委黄志生带队,组织官窑联合党委、卫健办、市政办、沙头社区、汀圃社区、新和社区及瀚洁公司等50余名工作人员,深入环境卫生黑点整治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