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据《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山东省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防控的Ⅱ类地区。 何为Ⅱ类地区?如何预防?
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据《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山东省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防控的Ⅱ类地区。 何为Ⅱ类地区?如何预防?
何为基孔肯雅热防控Ⅱ类地区?
何为Ⅱ类地区?防控技术指南指出:贯彻多病同防策略,综合考虑媒介伊蚊地域分布和活跃期长短,参照《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流行风险由高到低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区。后续可视传播风险变化动态调整。各地区具体分类如下:
Ⅰ类地区(6个):指媒介伊蚊活跃期较长、既往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较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Ⅱ类地区(11个):指媒介伊蚊活跃期相对较长或既往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
Ⅲ类地区(8个):指有媒介伊蚊分布、既往未报告过登革热本地病例,但存在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风险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西藏、陕西、甘肃。
Ⅳ类地区(7个):指目前未监测到媒介伊蚊分布、既往未报告过登革热本地病例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其中,山东省被归为11个Ⅱ类地区之一,意味着这里媒介伊蚊活跃期较长,或历史上有过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并存在一定的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
感染后高热、关节痛、皮疹……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什么病?
《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里提到,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主要流行于非洲地区,之后不断扩展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岛屿及美洲地区。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李瑞晓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
山东省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刘西花表示,这种由伊蚊传播的疾病,以突发高烧和致残性关节剧痛为特征,其名称源自非洲土语,意为“弯腰走路”,形象描绘了患者因关节剧痛面佝偻的姿态。
这种病怎么传播?
我省主要防“白纹伊蚊”
李瑞晓介绍,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和登革热相同,都是通过携带病毒的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山东省的媒介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也就是“花斑蚊”,城乡分布广泛。这种蚊子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伊蚊在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经过2至10天的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再通过叮咬传播出去。病毒可在蚊虫体内存活较长时间。
刘西花表示,基孔肯雅热不会通过空气,接触或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病毒感染后通常2-4天发病,比如突发高热,常达到39°C-40°C.剧烈关节痛,多影响手腕、脚踝、指等小关节,常呈对称性,疼痛剧烈导致活动困难。发病2-5天后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多见于躯干四肢。可能伴头痛、肌肉痛、恶心等。
出现上述症状,尤其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热带地区旅行史者,请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减少传播。
目前无特效药
如何有效预防?
刘西花介绍,基孔肯雅热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预防是唯一且最有效的武器近期。这种曾局限于热带的疾病,正随着旅行和气候变化扩散,防控的关键,在于切断“蚊虫传播链”;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促进所专家刘承尧也表示,对付这种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防蚊灭蚊就成为守护健康的关键防线。
对此,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李瑞晓带来健康科普,帮助普通家庭做好防蚊灭蚊,给自身健康上“保险”:
一是防蚊灭蚊。户外时应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处长时间停留;室内灭蚊以电蚊拍、灭蚊灯等为主,可辅以电蚊香等。家里安装纱窗、纱门,并保持完好无损,睡觉时使用蚊帐。
二是清除孳生地。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清除家里积水是预防的主要措施,翻倒闲置容器(盆罐、花盆托盘、废旧轮胎钻孔防二次积水),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使用市场销售卫生杀虫剂进行处理,减少蚊虫孳生;水养植物每周换水,洗刷根部容器;清除垃圾杂物,疏通沟渠屋顶积水。
三是个人防护。外出活动时要做好防蚊准备,穿浅色长袖衣裤,远离蚊虫孳生场所,避开伊蚊活跃期,科学合理使用驱避剂。
四是旅行准备与健康监测。建议旅行前查阅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疫情信息,科学安排行程,做好充足的个人防护准备。从有该病流行的地区返回后,应在14天内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也要关注家人和同事的健康状况。同时做好活动场所灭蚊和防蚊工作,以免造成本地传播。
五是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主动向医生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
家庭防蚊灭蚊实用攻略速掌握
一、个人防护:
蚊虫“躲着走”的小妙招
在蚊虫活跃的地方,想让蚊子“无从下口”,得从自身防护做起。出门时,优选浅色长衣长裤,不仅能减少皮肤暴露,还能降低蚊虫“锁定”你的概率。若长时间待在户外,不妨用上驱蚊液、驱蚊霜,往身上喷一喷、抹一抹,如耳后、手腕、脚踝等暴露的地方,给身体筑一道“隐形防护墙”。
回到家,也别放松!门窗装上纱门纱窗,给家加一层“防护网”,把蚊虫挡在外面。晚上睡觉,用上蚊帐,钻进这一方“小天地”,不管外面蚊子怎么闹,都能睡个安稳觉。一定要定期检查,确保“防护网”完好无损。
二、室内积水清理:
断了蚊虫的“繁殖窝”
很多人不知道,家里的积水,可能是蚊子产卵繁殖的“温床”。像水培富贵竹这类植物,得定期打理,每3-5天彻底换一次水,换水时别忘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让蚊子幼虫无处藏身。不易清理的小型积水,可投放灭蚊幼剂。
还有些隐蔽角落,容易被忽略,像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得定期检查,发现积水及时清理,别给蚊子留“生存空间”。
三、天台、阳台及门前屋后:
全面清除积水隐患
家里的天台、阳台、门前屋后,也是蚊虫滋生的“重灾区”。屋顶反墚、排水槽要定期疏通,不然一堵塞就积水,成了蚊子繁殖的“温床”。阳台、庭院里的花盆及底托,废弃瓶罐、泡沫箱要及时清理干净,闲置的容器倒扣放,储水的容器要加盖,或5-7天及时换水。如果有竹筒、树洞,要么封堵起来,要么改造一下,别让它们存水。景观水体要流动或养点鱼,让鱼儿吃掉蚊子幼虫。空调冷凝水及时排净。废弃轮胎别露天存放,也可在底部打孔。把积水清理干净,从源头切断蚊虫繁殖路径。
四、室内灭蚊:
给家来次“蚊虫大清扫”
要是室内已经有蚊虫滋扰,就得“主动出击”。杀虫气雾剂、蚊香都是灭蚊好帮手。切记要按照说明书使用。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先关紧门窗,喷完赶紧离开,等半小时后,再开窗通风至少30分钟以上再进屋。要是蚊虫特别多,电蚊拍、灭蚊灯这些工具也可以用起来,对着蚊虫“啪啪”拍,双管齐下,把家里的蚊子“一锅端”。
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虽然让人警惕,但只要做好家庭防蚊灭蚊,避免蚊虫叮咬,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把这些方法融入日常,让蚊子无处遁形,为家人健康筑牢防护屏障,安心迎接每一天。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