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个季节带娃外出,这5大安全隐患要注意,已有孩子受伤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4 11:22 1

摘要:短短几天内,某家医院急诊接连收治多名儿童外伤病例——中暑、骨折、皮肤灼伤、防蚊失败被传染,甚至有孩子因一场普通的溺水差点送命。这个季节,真的适合带娃出去玩吗?

高温一来,大人们纷纷带娃出门“放电”,可你知道吗?看似悠闲的出游,其实暗藏不少令人猝不及防的陷阱。

短短几天内,某家医院急诊接连收治多名儿童外伤病例——中暑、骨折、皮肤灼伤、防蚊失败被传染,甚至有孩子因一场普通的溺水差点送命。这个季节,真的适合带娃出去玩吗?

太阳像火一样烧,草地看似柔软却藏着虫,游乐场欢声笑语中却有人摔断了胳膊,夜晚的风凉爽却也带来病毒的气息。你是否准备好了,面对这五大安全隐患?

说是夏天,其实更像一场考验——不仅考孩子的抵抗力,也考大人的警觉。每一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举动,都可能是一次“把健康押上赌桌”的冒险。

从高温说起,很多人以为孩子比大人更耐热,嗨得不行,但其实恰恰相反。孩子的汗腺发育不完全,体温调节比成人差太多,尤其是三岁以下,中暑只需要半小时的暴晒与奔跑

有个五岁的孩子,在小区花园玩滑梯,玩了不到十分钟,回家后就开始呕吐抽搐,家人还以为是吃坏了东西,结果送去医院诊断是中暑引发的热射病前期。你

以为带瓶水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衣服、帽子、活动时间、甚至鞋底的材质都会影响孩子对高温的忍受程度。

再说说所谓的“亲近自然”。草地、树林、溪边,听起来多么诗情画意,可孩子的皮肤比纸还娇嫩,哪经得起虫子咬一口?

别说蚊子了,最近南方某地就出现了登革热的散发病例,传播源正是白纹伊蚊,这种蚊子白天活动,爱咬人,尤其是爱咬小孩。

关键是,大多数驱蚊产品对它根本无效。你以为喷点花露水就能护娃周全?那是对蚊子的仁慈,对孩子的残忍。

真正有效的防蚊措施,是穿长袖、用含避蚊胺的防蚊液、远离水边、晚上关好纱窗。而不是盯着孩子身上的包发愁。水也是个大问题。夏天不游泳怎么行?可泳池、海边、河道,一样危险重重。别说溺水,就是“干性溺水”也能让人措手不及。

前阵子某地就有个七岁男孩,游完泳回家一切正常,晚上睡觉突然呼吸困难,送医抢救。医生说是误吸少量水后引起的气道痉挛,叫“干性溺水”——没呛水也会出事。

你以为孩子游得一身欢笑就是安全?那是你没看到他不小心吸进一点点水后,肺部的反应有多剧烈。泳池水质不过关,耳朵感染、中耳炎、皮肤病,也都在等着你家娃。

还有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是摔伤和碰撞。尤其是那种充气城堡、塑料滑梯、蹦床。看起来安全无比,实际上一点缓冲没有,孩子一旦跌倒,那是真摔真疼

有个家长就说,自家娃在蹦床上被别的孩子撞倒,头磕在边缘塑料上,当场哭天喊地,去医院一照,轻微脑震荡

你以为“软体游乐设施”就安全?那是商家告诉你的,不是医生告诉你的。孩子的身体柔软,但骨骼未发育完全,受力点错了,轻则脱臼,重则骨折。

最后一个风险,是最隐秘但最危险的:病毒交叉感染。这个季节一热,孩子们扎堆玩耍,大人们觉得“户外空气流通”,就掉以轻心。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感病毒,在夏天根本没放假。

尤其是手足口病,潜伏期一周,孩子发病前几天就已经传染。一旦感染,不仅高烧、口腔溃烂、食欲下降,还有极小概率引发脑炎。

亲戚家娃刚上幼儿园一个月,前脚刚交了学费,后脚就进了儿科门诊,嘴里溃疡疼得连水都喝不下。你以为只有冬天才需要防病?那是病毒给你的错觉。

孩子的“伤”,大多数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成人的疏忽。不是说不能带娃出门,而是要有脑子地出门。不是穿得少就是凉快,也不是玩得疯才叫快乐。真正的陪伴,是在玩之前就把安全的每一环想清楚。

如果非要总结,那我更愿意告诉你几个具体的“小动作”。出门前,摸摸孩子的额头和脖子,皮肤是否发烫湿冷,是判断中暑前兆的一个小妙招。

把驱蚊液喷在孩子的衣服外层,而不是直接喷在皮肤上,可以减少过敏风险。游完泳后别急着走,观察30分钟是否有咳嗽、胸闷、情绪烦躁,这才是及时发现“干性溺水”的机会。

玩滑梯前,用手摸摸滑道温度,别让孩子的小屁股变成“烤肉”。还有,玩耍后一定要用流动水+肥皂认真洗手,别迷信消毒液,尤其是那种香香的凝胶,真没啥用,还容易让孩子舔手吃进去。

到底该不该带娃外出?其实答案很简单:可以,但别傻着走出去。带上一份警惕、一点预判、一些常识,才能让这个夏天,成为孩子记忆里美好的一页,而不是病历册上的一栏。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渴望,但大人的责任,是为他们铺好路,而不是放任他们在荆棘中裸足奔跑。夏天是热的,孩子是活泼的,但安全这件事,不能靠运气。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李红军,刘小艳,张宇.儿童热射病的临床特征与预防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4,39(03):214-218.

[2]王晓婷,陈文静,刘晔.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与防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10):1512-1516.

[3]周静,黄小兵,刘文.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特征分析与防控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5,33(02):123-127.

来源:医疗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