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设32个微专业:为毕业生“补能”,为求职“加分”
这个就业季,华东师范大学2025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吴曦顺利入职上海交宅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开发工作。在日常版本更新迭代中,他总能凭借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精准判断需求方向。这一核心能力正来自于他曾修读的“数据驱动教学”微专业。像吴曦这样因微专业受益的并非个例,该校
这个就业季,华东师范大学2025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吴曦顺利入职上海交宅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开发工作。在日常版本更新迭代中,他总能凭借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精准判断需求方向。这一核心能力正来自于他曾修读的“数据驱动教学”微专业。像吴曦这样因微专业受益的并非个例,该校
记者今天从学校了解到,自2022年启动微专业项目以来,已累计开设28个微专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空间治理、数字贸易等多个领域。这些“小而精”的微专业通过跨学科技能培养、校企协同育人等模式,破解人才供需错配、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这个就业季,华东师范大学2025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吴曦顺利入职上海交宅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开发工作。在日常版本更新迭代中,他总能凭借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精准判断需求方向。这一核心能力正来自于他曾修读的“数据驱动教学”微专业。像吴曦这样因微专业受益的并非个例,该校
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近日发布,上海市高校格局呈现新变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稳居前三甲,其中复旦以综合实力保持全国第五;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分列财经类与理工类前列;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传统强校稳守前二十。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高校
当指尖划过泛黄的史料,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悄然觉醒。这个夏天,多支实践团队走进历史现场,让红色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如果人工智能无所不能人类为什么要上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招生宣传片《ai在华东师大》是一场关于ai与人的深度对话更是一封邀你用智慧改写未来的「入场券」——快来一睹为快!↓↓↓▲点击播放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宣传片《ai在华东师大》身为欢迎报考华东师范大学书写属
钟易岑,2024届体育与健康学院毕业生,重庆綦江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目前工作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人民政府。
公开资料显示,朱彦200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8年、2015年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5月至2025年4月于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担任教师,其间曾前往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2025年6月1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嘉宾,怀揣着对母校的深情厚谊,风雨无阻,共赴这场跨越世纪的庆典。还有2万多名校友在云端相聚,在线观看了校庆直播。
作为滴水湖畔的标志性建筑群,项目不仅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深度对话,更以开放的阶梯廊道、立体院落及灵活的物理框架,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垂直共享校园,为教研活动创造了多维度的交互体验,同时也为上海临港新区注入了教育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月2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5年6月1日13时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逝世,享年49岁。
2025年6月1日,华东师大一附中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这一天,虹关路88号的校园被装点得光彩夺目:鲜红的拱门巍然矗立,彩旗猎猎迎风招展,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节日的欢腾。纵然天公不作美,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嘉宾,怀揣着对母校的深情厚谊,风雨无阻,共赴这场跨越世纪的
华东师范大学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DISEI)位于上海临港新区滴水湖畔,EID Arch姜平工作室在2017年的建筑概念性方案国际征集中取得第一名,并被选为中标实施方案,完成了该项目的概念方案设计。项目原为临港城区打造临港·张江中心,包含企业总部、办公空间、精品
今天,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编撰的《图说光华大学》正式宣布出版。该书精选800余幅光华大学的历史图片,以直观且富有冲击力的视觉语言勾勒出光华大学跌宕起伏的办学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陈岑副教授实验室与魔搭社区合作的论文Responsible Diffusion Models via Constraining Text Embeddings within Safe Regions在该会议中荣获唯一最佳学生论文奖(Best Stu
近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The Web Conference 2025(简称WWW 2025)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华东师范大学陈岑副教授实验室与魔搭社区合作的论文Responsible Diffusion Models via Constraining Text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数据显示,全球海洋中现存约1.5亿吨塑料垃圾,每年新增800万吨,相当于5万架大型客机的重量。这些污染物不仅破对海洋生态,对人类食物链也将带来负面影响。为应对其潜在危害性,全球各界正在加快行动步伐。
如何利用数智技术赋能家庭教育?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一年前,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发布了“知心慧语”智能陪练系统,用AI技术助力破解当代家庭教育问题。在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文汇报记者了解到,“知心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