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确定出访美日后,韩外长立即对华改口,用4字定调中韩关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03:59 1

摘要:8月14日,韩国外长赵显在首尔召开记者会,用“实事求是”四个字定调对华关系。而就在11天前,这位外长还在美国媒体面前将中国称为“竞争对手”,声称中国给邻国带来“困扰”。

8月14日,韩国外长赵显在首尔召开记者会,用“实事求是”四个字定调对华关系。而就在11天前,这位外长还在美国媒体面前将中国称为“竞争对手”,声称中国给邻国带来“困扰”。

外交辞令的急速转向,恰逢韩国总统李在明即将于8月24日飞赴华盛顿、并计划顺道访问日本的关键时刻。

青瓦台的决策轨迹耐人寻味。8月3日,赵显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直言:东北亚局势因中国变得“有些棘手”,甚至点名中国在南海和黄海的行为构成挑战。

此言一出,韩国总统府与外交部在48小时内启动紧急公关,同步发表声明“灭火”,强调赵显的核心意图是“继续致力于韩中关系发展”。为表诚意,韩国政府同步宣布:自9月29日起对中国团队游客实施临时免签政策,试图用旅游业回暖对冲外交寒意

李在明此刻面临双重压力。他一方面需向美国证明同盟忠诚——特朗普在6月的贺电中已暗示可能对韩加征15%关税,并将半导体合作与投资协议捆绑谈判;另一方面又无法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

2024年中韩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占韩国外贸总额四分之一,三星和SK海力士超过60%的半导体市场依赖中国。若因外交失误触发经济反制,韩国企业面临的将是生产线停摆与订单蒸发。

赴美行程的精心设计更暴露战略焦虑。李在明特意将访美日期定在8月24日至26日,完美避开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间窗。

更微妙的是,韩国总统府提前宣布:台海问题不会列入韩美首脑会谈议程。这种主动“禁谈”的姿态,被视为向北京传递的隐性承诺——尽管美国曾要求将美韩共同防御范围扩展至“整个印太地区”。

赵显在14日记者会上坦言“根本性差异”的存在,但强调需“管控差异并开展对话”。此番修正性表述,折射出韩国保守派与进步派的激烈拉锯。

李在明提名的这位外长,此前打破惯例将日本作为首访地,其保守底色不言而喻;而总统办公室的紧急澄清,则凸显经济务实派的担忧——韩国79.8%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造船、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因对华出口萎缩面临重组。

地缘棋局中的矛盾选择正在撕裂韩国。在安全领域,驻韩美军司令部正推动任务转型,从“威慑朝鲜”转向“印太广泛行动”,迫使韩国配合围堵中国;经济层面却要求韩国维持与最大贸易伙伴的共生关系。

这种精神分裂式外交导致荒诞场景:青瓦台一边配合美国组建矿产联盟,一边低声下气请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朝鲜的导弹发射车已在群山间机动,金与正嘲讽“白宫的咖啡比半岛和平更香”。历史给出过清晰答案:1994年《朝美框架协议》和2018年金特会的崩盘证明,没有中国参与的半岛谈判必然失败。

当李在明绕开北京、试图仅靠美韩同盟施压朝鲜时,平壤直接关闭了对话窗口。韩国佛教协会被推上前台牵线搭桥,遭舆论讥讽为“临时抱佛脚”——这恰是抛弃地区平衡外交的代价。

免税店店员望着锐减的中国顾客发呆,汽车零部件商看着暴跌的订单报表发愁。这些微观场景拼凑出韩国战略困境的实相:当总统专机飞往华盛顿时,经济账单正由每个韩国人支付

李在明的“实用外交”口号犹在耳边,但两个月的执政轨迹显示:钢丝越来越细,单行道越走越窄。

新加坡的案例值得深思。李显龙从不公开喊“支持美国”或“支持中国”,却让新加坡成为中美竞相拉拢的伙伴。

而对韩国而言,驻韩美军的存在与朝鲜的炮口,使其中立空间远小于新加坡。能否真正践行“实事求是”,取决于李在明能否顶住美国压力、将“不选边站”从口号转化为行动。

中韩关系的修复窗口依然敞开。中国外交部对韩国“禁谈台海”的表态给予认可,暗示愿在经贸领域深化合作。

赵显的“求同存异”若辅以实际行动——比如搁置萨德系统重启计划、扩大双边本币结算规模——或能重新校准失衡的外交天平。毕竟3600亿美元的贸易纽带,远比意识形态的短暂涟漪更经得起风浪。

青瓦台需要理解的道理朴素却深刻:大国博弈中,小国最好的王牌不是选边,而是学会自己出牌

信息来源:韩国外长最新涉华表态

2025-08-14 16:02·中国新闻网

来源:墨兰史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