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 月 6 日,朝鲜宣布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声称成功测试氢弹,虽外界对此真实性存疑,但紧张氛围已陡然加剧。紧接着 2 月 7 日,朝鲜发射远程火箭,美韩等国认定这是变相的弹道导弹试验。
2016 年,一则消息如平地惊雷,瞬间在中华大地掀起轩然大波 —— 美国和韩国联合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THAAD)。
这一决定,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巨浪,从官方到民间,举国上下纷纷表达强烈抗议。超市里,韩国商品被大批撤下货架;
旅行社中,赴韩团游业务纷纷停摆;街头巷尾,抗议的标牌醒目地表达着民众的愤怒。
可时过境迁,如今再看,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 “萨德入韩” 事件,为何鲜有人提及了呢?
2016 年,朝鲜的一系列核与导弹活动,让半岛局势剑拔弩张。
1 月 6 日,朝鲜宣布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声称成功测试氢弹,虽外界对此真实性存疑,但紧张氛围已陡然加剧。紧接着 2 月 7 日,朝鲜发射远程火箭,美韩等国认定这是变相的弹道导弹试验。
9 月,朝鲜的第五次核试验,更是让周边局势愈发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美韩以保护韩国免受朝鲜导弹威胁为由,于 7 月 8 日正式宣布将在韩国星州郡部署萨德。
消息传来,中国的反对声浪排山倒海。外交部第一时间声明,萨德系统 “无助于半岛无核化,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萨德配备的 X 波段雷达探测距离最远可达 2000 公里,其探测范围远远超出了防御朝鲜的需求,深入中国腹地,中国的导弹试验、军事演练等活动都可能被其窥探,严重威胁中国战略安全,削弱中国军事威慑力。
不仅官方强烈反对,民间抵制浪潮也汹涌澎湃。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发文,将萨德称为 “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号召民众行动起来。社交媒体上,抵制韩货的帖子被大量转发,网友们纷纷晒出丢弃韩国化妆品、抵制韩国品牌的照片。
一些城市出现小规模抗议活动,民众聚集在韩国品牌门店前表达不满。在经济领域,国家旅游局暂停销售赴韩团体旅游产品,2016 - 2017 年,中国赴韩游客数量锐减,韩国旅游业损失惨重。
乐天集团因提供萨德部署用地,其在华门店以 “消防安全检查” 等为由被关闭,最终被迫退出中国市场,韩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随着时间推移,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让 “萨德入韩” 的热度逐渐冷却。
首先,中韩双方在外交层面积极沟通协调,关系逐渐回暖。
2017 年 10 月 31 日,中韩达成协议,宣布 “恢复正常交流”,韩国承诺 “三不” 政策:不追加部署萨德、不参与美国主导的区域导弹防御体系、不与美日形成三方军事同盟。
中国也逐步解除经济制裁,旅游、贸易往来慢慢恢复。
中国游客回流,韩国企业在华业务逐渐复苏,紧张气氛得到明显缓解,民众情绪也随关系缓和而平复,抵制韩货的动力自然减弱。
其次,国际局势的变化分散了公众注意力。2018 年,朝韩对话开启,无核化承诺让人们将目光聚焦于半岛和平前景,军事对峙不再是关注焦点。
新的国际热点事件不断涌现,吸引了公众大量目光,萨德相关话题热度自然被稀释。官方媒体对萨德报道减少,进一步加速了公众对此事关注度的下降。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自身实力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让萨德的威胁性相对降低。近年来,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成果斐然,新型武器装备不断列装部队。
在导弹技术方面,中国不仅拥有多种先进的弹道导弹,如东风系列导弹,部分型号还具备高超音速、变轨等先进技术,大大提升了突防能力。
东风 - 17 采用钱学森弹道,具备不规则变轨能力,萨德系统几乎难以拦截。
同时,中国在反导技术、电子战、网络战等领域也取得显著进展,构建起了更为完善的国防安全体系,对萨德的战略制衡能力显著增强。民众看到国家军事自信不断提升,对萨德的担忧自然减少。
此外,萨德系统自身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高昂的造价与维护成本,使得韩国实际能够维持运行的系统数量有限。
而且,萨德系统对低空低速飞行器探测能力较弱,面对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优势,作用大打折扣。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萨德系统并非当初所渲染的那般 “无懈可击”,对其威胁性的感知也更加理性和客观。
“萨德入韩” 曾是刺痛国人神经的大事,举国抗议彰显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如今鲜有人提,并非人们遗忘,而是国家的外交智慧缓和了紧张局势,强大的实力化解了潜在威胁。
来源:国内ERP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