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公元8世纪的中日“书籍之路”——基于第12次遣唐使求书历程的探讨
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趋于鼎盛,书籍之路盛况空前。日本正仓院文书中所存的 4 份与第 12 次遣唐使有关联的书目,表明遣唐使携归日本书籍并非个人任意行为,而是举国之力有计划地搜求阙本,所抄写的经书均为日本国内所缺书籍。以举国体制编制阙本目录、遣唐使极力搜集书籍
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趋于鼎盛,书籍之路盛况空前。日本正仓院文书中所存的 4 份与第 12 次遣唐使有关联的书目,表明遣唐使携归日本书籍并非个人任意行为,而是举国之力有计划地搜求阙本,所抄写的经书均为日本国内所缺书籍。以举国体制编制阙本目录、遣唐使极力搜集书籍
谁能想到,如今国际地位举足轻重的日本,竟然源自一位中国女皇的醉酒决策?1400多年前,日本还被称为“倭国”,与中国交往密切。 公元607年,倭国圣德太子希望摆脱“倭国”的轻蔑称呼,提出“日出处天子”的外交称谓。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解释一下,青梅煮酒不是把青梅放到酒里煮,小说中明确写着“盘置青梅,一樽煮酒”,青梅是青梅,酒是酒,分着装的。功能大概类似于今天喝酒吃点花生米。
随行的,有满腹经纶的学者,准备把大唐的典籍制度“一锅端”;有技艺精湛的工匠,准备把大唐的黑科技“刻在骨子里”;还有虔诚的僧侣,比如空海、最澄,他们来大唐求取真经,回去就开创了日本佛教的新流派,影响至今。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早在隋唐时期就有频繁的往来。值得一提的是,中日两国却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唐太宗时期,日本还派出遣唐使来华学习。可到了唐高宗时期,中日两国就爆发了一场局部战争——中日白江口海战,唐朝水军在刘仁轨的指挥下重创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