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国演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解释一下,青梅煮酒不是把青梅放到酒里煮,小说中明确写着“盘置青梅,一樽煮酒”,青梅是青梅,酒是酒,分着装的。功能大概类似于今天喝酒吃点花生米。
提到青梅,我们总是莫名的熟悉,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各种故事里。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解释一下,青梅煮酒不是把青梅放到酒里煮,小说中明确写着“盘置青梅,一樽煮酒”,青梅是青梅,酒是酒,分着装的。功能大概类似于今天喝酒吃点花生米。
还有,曹操领兵打仗找不到水源,嗓子冒烟了,带着一群人望梅止渴,口齿生津。
古诗词中,李白写两小无猜,“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清照写自己的少女心事,“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时间线再拉长一点,《尚书·说命下》中有一句“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还引申出一个成语“调剂盐梅”。
治大国如烹小鲜,古人喜欢用烹饪来代指治理国家。这句话是商王武丁对丞相傅说说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我不能没有你呀。直白翻译就是,想要做出一碗美味的汤,必须要加盐和青梅。
盐很好理解,不加盐没有咸淡,根本吃不下去,但是为什么要加青梅呢?因为在古代,尤其在唐朝之前,醋都是奢侈品,商朝很可能都没有。
有些食物虽然能吃,但又苦又腥,需要加醋处理一下。没有醋或者说买不起醋,大家就用青梅,利用梅子的酸来调味。所以说在先秦的饮食文化中,青梅的地位和盐一样重要。
商朝之后,西周,梅子又被解锁了新玩法。西周的御医认为青梅是个好东西,但是直接吃太酸,做成梅子酱又太腻。为了享受舌尖上的美味,他把青梅提取出了浆水,这应该是酸梅汤的雏形。
青梅还能入药,神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写“梅有五止”:止咳、止泻、止痛、止血、止渴。《本草纲目》中也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腌曝干为白梅,皆可入药。”
这么一说,感觉青梅浑身都是宝。它能入药,能当调味品,能代表少年少女纯真的恋情,还能帮助曹操打仗,简直是不可或缺的居家旅行必备良方。
可惜的是,在古代多个领域都特别重要的青梅,在现代人心中存在感却不高,反倒是在隔壁日本青梅大放异彩。传到日本后,青梅直接开启了日本的青梅文化,甚至成了日本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事情还得从唐朝说起。
日本仰慕中原文化,唐朝时派了多批遣唐使来大唐学习。其中一批遣唐使回国时,唐朝给他们准备的礼物中就有青梅。
因为不好存放,这些青梅已经用蜂蜜腌制好,制成了酸甜爽口的零食,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梅煎”。就是青梅做成的果脯,主要产自唐朝的豫章郡和蜀郡。
饮食这方面,咱们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绝对是一骑绝尘,随便拿出点什么东西都能震惊老外,青梅也不例外。
这些小零食随着遣唐使传入日本后,瞬间得到了日本全国上下一致青睐。为了保证货源,他们开始大范围种植青梅,但依然供不应求。因为青梅在日本,已经逐渐神化了。
说日本有一位村上天皇,在位时间为公元946-967,这段时间咱们是五代十国。
村上天皇原本和青梅没啥关系,但是有一次他生病了,怎么看都看不好,医生都放弃了。这时不知道谁说一句,要不咱吃点青梅吧,这玩意不是能入药么?
没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吃吧。于是村上天皇开始了天天狂吃青梅的生活,一段时间后竟然奇迹般的好了,又当了十几年天皇,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后来,日本明治年间出现了两次流行性痢疾。前面说过,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早就写了,青梅能止泻。所以青梅被广泛应用到痢疾防治过程中,并且取得了显著功效。
所以,青梅在日本的地位一路高升。日本人深信,早上来一颗青梅,可以消除一天的苦难。武士都习惯于在身上揣几颗青梅,说这些小绿果子能解毒。
现在咱们在日本的吃播或者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日本人的便当里都会有几颗青梅。有时候别的菜都没有,只吃青梅就可以干掉一大盒米饭。
日本有青梅酒、青梅蛋糕、青梅饭团,甚至还有青梅节。每年的6月6日,日本人都会祭祀和祈祷,还会制作很多梅干和梅酒,这叫“梅仕事”。
在日本,青梅是不是地位超级高!
来源:大力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