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亲人再次聚在那片玉米地边,摆上鲜花、水果,轻声说着思念。没有墓碑,没有仪式,只有风穿过玉米秆的沙沙声,像一声声不忍言说的呜咽。
9月5日,是瑶瑶走后的第十四天,民间称“二七”。
她的亲人再次聚在那片玉米地边,摆上鲜花、水果,轻声说着思念。没有墓碑,没有仪式,只有风穿过玉米秆的沙沙声,像一声声不忍言说的呜咽。
她被葬在自家玉米地的边上,不是祖坟,更不入夫家金家的墓地。这是一块孤零零的土地,一如她短暂一生最后的处境——孤立无援,惨遭毒手。
而她的丈夫金昊,那个穿着制服、本该守护正义的人,却成了夺走她生命的刽子手。一桩本该幸福的婚姻,最终以“活活打死妻子”收场,令人发指,更令人寒心。
这几天,全网都在追问:金昊何时伏法?小三是否脱罪?监控恢复了吗?孩子怎么办?
好在,瑶瑶的弟弟终于通过媒体人李达森,向公众澄清了五个关键问题,像一束光,照进了这起被谣言与愤怒裹挟的悲剧:
第一,9月10日开庭?假的!
案件还在侦查阶段,连检察院都还没移交,哪来的开庭?别被带节奏,正义需要程序,但绝不会缺席。
第二,邻居录音曝光“求饶”?不知情!
那段“不要打了,我答应离婚”的音频,瑶瑶家人从未接触,更未传播。真相只有一个,别让二手、三手“爆料”搅浑了水。
第三,监控恢复了?没通知!
目前侦查保密,任何“内部消息”都是猜测。只有等律师调取,才能见真章。别信“知情人士”,静待官方通报。
第四,瑶瑶怀孕了?官方已确认:没有。
这一锤定音,也击碎了某些人试图复杂化案情的阴谋论。
第五,孩子在凶手亲戚家?我们一定要夺回抚养权!
瑶瑶弟弟斩钉截铁。这孩子是她留在这世上的唯一血脉,绝不能让凶手家族继续掌控。
这五点澄清,不是煽情,而是理性。在全民愤怒的浪潮中,瑶瑶家人没有被情绪吞噬,而是选择用事实和法律说话——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更讽刺的是,李达森还透露了一个“圈内视角”:金昊的同事,恨死他了。不是因为同情瑶瑶,而是因为——他搞砸了所有人的前程。
金昊虽是编外人员,但穿的是制服,代表的是体制形象。如今他因婚内暴力、杀人重罪引爆全网,舆论滔天,上级单位脸面扫地。那些本有望提拔的领导,如今别说升职,能保住乌纱帽就不错了。
李达森说得直白:“某省曾有学生被打死,一众领导校长全被免职。现在金昊这案子,影响更恶劣,谁还敢保他?”
所以,别再幻想什么“县城婆罗门”能一手遮天。在这个人人举着手机的时代,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围观的力量,足以让任何“保护伞”瑟瑟发抖。
金昊的同事们巴不得和他划清界限,领导们更是恨不得把他“开除人籍”。谁愿意因为一个冷血暴徒,断送自己的仕途?这场悲剧,早已不是家事,而是公共事件,是体制声誉的“连坐案”。
目前,小三是否构成教唆或共犯,金母是否参与毁灭证据,仍在侦查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么大的舆论压力下,任何包庇都将付出政治代价。
异地调查已启动,意味着办案将更加独立、公正。谁还敢当“保护伞”,就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住全网的唾沫星子。
至于小三,若真如传言般插足婚姻、刺激矛盾,法律自有其责。群众的愤怒或许不能定罪,但足以推动司法机关彻查到底。
我们愤怒,不仅因为一个女人被活活打死,更因为她的遭遇,戳中了无数普通人的恐惧:
她善良、隐忍、想好好过日子,却换来家暴与死亡。她曾相信婚姻,相信法律,相信丈夫穿的那身制服,结果一切都被撕得粉碎。
她不是个例,而是千千万万在亲密关系中受困女性的缩影。她的死,是一记警钟: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杀人前奏!
而网友自发去玉米地献花,是对她最朴素的致敬——我们心疼的,不是一个陌生人,而是每一个可能遭遇不公的“自己”。
别再传谣,别再消费悲剧。我们要的是真相,是审判,是孩子回到亲人怀抱,是凶手伏法,是制度反思。
金昊,不可能因为“有背景”而逃脱。小三,不可能因为“没动手”就全身而退。金母,更不可能因为“护子”就免于追责。
这个案子,已经成了全民监督的标本。谁敢徇私,谁就得下台。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