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游戏插帧?这4个老套的经验,让你摆脱“假帧”、提升性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6 23:16 1

摘要:帧生成技术近年来已取得长足进步,随着技术迭代,帧插值效果愈发流畅。英伟达最新的DLSS 4多帧生成功能已实现4倍帧生成效果,也就是说,每5帧中就有4帧由AI生成。AMD的FSR4“流体运动帧”(Fluid Motion Frames应该这样翻译吧)虽未像英伟达

帧生成技术近年来已取得长足进步,随着技术迭代,帧插值效果愈发流畅。英伟达最新的DLSS 4多帧生成功能已实现4倍帧生成效果,也就是说,每5帧中就有4帧由AI生成。AMD的FSR4“流体运动帧”(Fluid Motion Frames应该这样翻译吧)虽未像英伟达那样设定固定帧生成率,但也能让游戏性能提升一倍。就连英特尔的XeSS套件,也加入了帧生成和低延迟技术。更别说各平台都通用的小黄鸭(Lossless Scaling)了。

不过,并非所有玩家都能接受AI生成的虚拟帧,虽然现在大多数人已妥协,接受了AI帧生成的未来趋势,但你未必需要跟风。通过几处硬件调整和显卡设置优化,依然能让游戏画面更流畅、性能更出色。

听着像是废话。但事实是:显卡的最新驱动通常能给新显卡和新游戏带来最佳性能。当然偶尔会出现驱动更新导致某款游戏出问题的情况,比如今年N卡的Game Ready 572.60驱动导致《死亡搁浅》游戏过程中黑屏、《赛博朋克 2077》载入游戏时崩溃,但这种事相当少见,除非你用的是非常老旧的显卡。驱动更新往往侧重适配新硬件和新游戏,但也不绝对——比如《赛博朋克2077》都发售五年了,有时仍能在驱动优化列表里看到它的身影。

另外,启动游戏前最好关闭后台程序,让电脑把性能集中在游戏上,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占用。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边玩游戏边直播,或是挂着视频语音聊天,只是尽量让系统托盘里的已开程序少一些。

想要让游戏运行更流畅,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调低显卡设置。但也不必调得太低,毕竟PC游戏的优势就在于能呈现比PS5主机更出色的画面、更细腻的纹理。所以关键是找到画质与性能的平衡点。

我通常会从最高画质设置开始,逐步往下调,然后观察简单场景和复杂场景的帧数。而且我会优先选择自带基准测试工具的游戏,先摸清自己显卡能支撑的大致性能范围(当然每款游戏的情况都会略有不同)。同时,你需要平衡整体画质设置与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对显存的需求越大。这也是近年来用1440P(2K)分辨率玩游戏越来越流行的原因,原生4K游戏对硬件要求依然很高,我对此深有体会,因为我就是那种一有机会就想尝试4K的执着玩家。

显卡驱动软件可能还会根据你的硬件,提供针对特定游戏的优化设置,这能帮你确定画质设置的基准线。不过,大多数驱动优化会根据你的硬件和游戏类型,自动开启DLSS、FSR或XeSS技术。相比我从超高画质往下调的方法,这种方式可能更省时间。

为游戏电脑超频有几种选择:如果你的是品牌整机,可能预装了厂商定制的超频软件。要是有内置超频工具,建议优先用厂商预装的,因为整机出厂时可能已经做过基础超频,预装工具会更适配。

但如果是自己组装的电脑,大多数人会选择用微星的MSI Afterburner给显卡超频。无论尝试哪种超频,都建议小步调整:显卡出厂设置已经不错,但只要愿意手动调整核心频率、显存频率,再自定义风扇转速曲线,就能进一步挖掘硬件性能。

如果你的电脑装的是Windows系统,还需要检查电源计划,确保设置为“最佳性能”。注意,Windows更新有时会把电源设置恢复为默认,导致游戏帧率下降。

说到超频,你可能对许多原厂超频显卡上的“OC”标识并不陌生。但略高的频率往往并没有真正转化为明显的性能提升。与非超频显卡的基准测试相比,很多OC版至多只提升了2-3FPS,这不足以让游戏体验明显更流畅。还有些想当然的玩家认为:原厂超频的GPU能保证芯片性能更好。

但有传闻指出,AIB板卡制造商在收到英伟达和AMD的GPU芯片后,会自行进行分箱,英伟达会将最好的芯片留给其Founders Edition显卡,而让板卡制造商自行挑选剩余的芯片。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不要迷信花更多钱购买OC版,并不意味着就能得到体质更好的芯片。

这类功能的存在必有其价值,英伟达的Reflex(即时反应)、AMD的Anti-Lag(抗延迟)、英特尔的XeSS低延迟技术,核心作用都是降低输入延迟。即便原生帧率没达到你的预期,这些功能也可以让游戏操作更跟手,比如实际帧率接近50fps时,能让你感觉游戏像是在60fps以上运行。

虽然它不会真正提升显卡性能,但能让游戏体验更流畅,因此更像是最后的补救手段。如果更新驱动、关闭冗余程序、调低画质设置、超频显卡、检查电源计划后,性能依然没达标,开启抗延迟设置或许能帮你跨过最后的性能门槛。

这类低延迟技术目前正被广泛用于抵消AI生成帧带来的延迟,因此相关技术仍在持续更新完善。它属于纯软件解决方案,不会对画面进行放大,也不会生成虚拟帧。也就是说,你既能借助新技术的优势,又能保证硬件发挥纯粹的性能,既不降低画质,也不用依赖客户端生成的虚拟帧。

这些方法大多是比较“老套”的经验,一切老玩家感觉是废话,但你也可能未必全都试过,毕竟要考虑的细节太多了。而且不存在一刀切的显卡性能优化方案,最终效果取决于你的具体硬件、运行的游戏、期望的画面效果,以及个人偏好。多数人认为60fps(起码对3A游戏大作来说)是游戏流畅运行的最低门槛,但这也因游戏类型和个人感受而异。

比如,为PS5主机优化的游戏,即便在30fps下也能有不错的体验;但侧重PC平台的游戏,往往需要60fps以上才能流畅运行。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和竞技类PvP游戏通常需要100fps或更高的帧率,而单人游戏对帧率的要求则相对宽松,具体以你舒服为准。

来源:简明科学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