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6日,当秋风吹散清晨的薄雾,乌兰哈达火山群迎来一群特别的访客,他们就是参加“北疆诗韵·放歌火山”《诗刊》社乌兰察布首届星火诗会的诗社成员,他们踏着云层中漏出的点点碎金光斑,登上3号火山远眺草原辽阔。在火山顶上,青年诗人们以诗为媒,展开了一场关于爱情、自然与
9月6日,当秋风吹散清晨的薄雾,乌兰哈达火山群迎来一群特别的访客,他们就是参加“北疆诗韵·放歌火山”《诗刊》社乌兰察布首届星火诗会的诗社成员,他们踏着云层中漏出的点点碎金光斑,登上3号火山远眺草原辽阔。在火山顶上,青年诗人们以诗为媒,展开了一场关于爱情、自然与生命的对话。
诗人们参观乌兰哈达3号火山。记者 刘志帅 摄
晨光中,青年诗人刘子睿站在6号火山顶上,目光掠过层叠的草原望向远处静静伫立的火山群。他轻声朗诵作品《当我们在一只鸽子的腹中飞过夜晚》,诗句中“餐桌像潮汐起伏”“夜晚在显微镜下进入头发丝”的意象,将爱情的美妙与宇宙的浩瀚交织,引得同伴驻足聆听。
诗人们在乌兰哈达火山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记者 刘志帅 摄
青年诗人马文秀坐在一块红褐色的火山岩上闭目沉思,大自然的古朴气息与大地脉搏的磅礴之势让她灵感如泉涌,她感慨道:“火山本身的永恒与激情与诗歌表达的情感张力不谋而合。”
诗人与记者现场诉说创作灵感。记者 刘志帅 摄
在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青年诗人们打破了诗歌局限于纸页的传统印象,让诗歌走进自然,在声声朗诵中,打造出一个开放、多元、充满青春气息的诗歌现场。
《诗刊》社融媒体中心主任金石开被眼前的场景打动:“这次我们组织诗人来到乌兰哈达火山,就是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才华,把乌兰察布写进诗里,让这里的美景永远留存。”他表示,乌兰察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气息,希望青年诗人们在这里能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创作出优秀作品,赋予北疆独特的诗意。
《诗刊》社·乌兰察布首届星火诗会以“北疆诗韵·放歌火山”为主题,诗人们将对大自然和爱情的感悟揉进诗句,用这场文化实践重构诗与生活、诗与土地、诗与时代的深刻联系。
星火诗会活动现场,参会人员与乌兰哈达火山合影留念。记者 刘志帅 摄
采风之旅终至归程,大巴车缓缓驶离这片炽热的土地。火山群在后视镜里渐渐后退,唯余风吹过青草连绵的簌簌声,与诗人们未尽的吟咏交织成章。那些诗句乘着北疆的秋风,在苍穹与大地之间流转回荡,久久不散。
来源:乌兰察布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