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英德市石灰铺镇以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专业镇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模式,以特色产业为根基,以人居环境提升为突破,以基础设施完善为支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
近年来,英德市石灰铺镇以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专业镇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模式,以特色产业为根基,以人居环境提升为突破,以基础设施完善为支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聚民心 创新机制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石灰铺镇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理念,以“以工代赈”“酬工酬劳”等机制为抓手,引导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凝聚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
石灰铺镇人居环境整治。
针对农村保洁力量不足问题,镇村两级创新采用“以工代赈+积分奖励”模式,优先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等群体参与村庄日常保洁。通过设立“村庄保洁员”“绿化管护员”等岗位,累计聘用专职保洁人员30余名,人均月增收2000元。同时,推行“积分超市”制度,将村民参与卫生清扫、垃圾分类等行为量化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村民自治热情。2024年,全镇15个行政村(社区)和250个被纳入人居环境整治的自然村,共清理房前屋后、“四旁”“五边”的积存垃圾745.4吨,农村水塘、房前屋后小微水体清淤248处,整治村内“三线”乱牵、乱搭23处。
石灰铺镇还以“我的庭院我设计”为主题,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通过“政府补材料、村民出劳力”模式,累计建成“四小园”52个。石灰村村民胡可艺将废弃院落改造为种植芒果、沉香、黄皮、枇杷等有经济价值的苗木庭院,实现“绿色+经济”,获评镇级“最美庭院”,带动周边其余村民自发美化庭院。此外,清远市交通运输局筹集13.01万元购买沉香、大红花、黄花风铃等苗木;清远土地储备局发动社会企业捐赠茶花1000株、绿化芒600株,形成“一村一韵”的乡村风貌。
石灰铺镇太阳能路灯公路。
针对部分村道照明不足问题,石灰铺镇积极链接热心人士资源。通过发动热心人士捐资,募集捐款资金22.68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160盏,覆盖15个行政村。此外,大田村热心人士刘厚云、何汝金、吴庆尚等党员捐赠了1.5万元,为家乡主干道建设山子生产道路,惠及村民1600余人。
强基础 多方联动补齐发展短板
石灰铺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整合政府项目资金、企业帮扶资源、村民投工投劳,构建“多元投入、协同共建”格局,为产业振兴夯实根基。
针对农村道路等级低、通行难问题,镇政府联合驻镇帮扶工作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4年完成Y414、Y668等主干道黑底化改造8.9公里,谋划CG01线谢屋至惟东小学段、CG99线洞头路口至细王屋段、Y981线转村至中心坪段的道路加宽改造,三个项目合计里程为3.8km,惠及沿线1.2万村民。同时,发动村民参与路基平整、边沟清理等辅助工程,累计投工投劳170余人次,既降低建设成本,又实现就近增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石灰铺镇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石灰铺镇着力破解农业灌溉难题,大力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实施保安村烂陂修复工程、独山回龙陂重建工程、保安村上下蓝陂建设、大田村大塘组排灌站建设等工程,通过提升桥梁抗洪改造、完善灌溉系统,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
石灰铺镇独山回龙陂重建工程。
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增进民生福祉。在住房保障上,投入资金完成保安村、三门村危房修缮,惠及困难家庭11户;医疗上,农工党专家门诊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357人次,服务患者56名;教育上,完成美村跑道升级,惠及200余名学生。文化同步发力,举办“村BA”篮球赛,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民生工程的精准实施,让“住有宜居、病有良医、学有优教、乐有去处”,全面托起乡村振兴“安居梦”。
兴产业 多元共融激活富民动能
石灰铺镇立足“土特产”资源优势,构建“企业带动、合作社联动、农户参与”的产业生态链,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实现集体增实力、产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
针对土地碎片化问题,全镇推行“三权分置”改革,通过“村集体牵头+农户入股”模式,整合零散耕地,打造连片丝苗米、麻竹笋基地。整合已流转的旱改水农田,公司化运营近2000亩丝苗米种植基地和300亩马铃薯示范基地,长期带动周边村民6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提高种植户收入2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万元,人均月增收3500元。
石灰铺镇马铃薯示范基地。
引入广东匡佑生态农业等龙头企业,构建“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在茶叶产业方面,英州红公司投资建设茶趣园景区,开发采茶制茶体验、茶园摄影等文旅项目。春节期间,茶趣园景区客流量超7万人次,游客逛茶山、品红茶、赏美景,还能参与采茶、制茶等体验,深入了解茶文化的魅力,带动周边不少农户开设农家乐、民宿。目前,该公司已与石灰铺镇勤丰、美村、光明、美光等7个村117户脱贫户合作,每户每年可增收3500元以上。
石灰铺镇茶趣园景区。
实施“乡雁归巢”计划,吸引返乡青年创业。2020年,热心人士陈志贤返回家乡,创办英德市贤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在石灰铺竹田村建设整洁村并修缮小学。
石灰铺镇还与广东培正学院联合举办了“助力‘百千万工程’电商直播网络销售培训会”,通过实践行动服务基层,助力红茶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直播与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从“单打独斗”到“群策群力”,从“环境脏乱”到“生态宜居”,从“传统农耕”到“三产融合”,石灰铺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积极探索一条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之路。接下来,该镇将继续深化“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群众受益”机制,凝聚更广泛力量,让产业兴旺的“蓝图”加速变为百姓幸福的“实景”,为全省专业镇建设提供“石灰铺样板”。
撰文:焦莹 彭大伟
来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