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山崖发现中国两千年前书法,中国专家看完哭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21:20 1

摘要:距今约两千年前的漠北草原上,东汉大军横扫匈奴,当时的随军出征的中护军班固有感而发,挥笔写下《封燕然山铭》,命工匠们攀上高崖将文字刻入岩石,这就是著名的“勒石燕然”。

距今约两千年前的漠北草原上,东汉大军横扫匈奴,当时的随军出征的中护军班固有感而发,挥笔写下《封燕然山铭》,命工匠们攀上高崖将文字刻入岩石,这就是著名的“勒石燕然”。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漠北的风沙逐渐掩埋了这一石痕,以至于这篇铭文成了只存在于史书中的传说。

直到1990年,蒙古国悬崖上刻有的汉字书法被偶然发现,这段尘封千年的历史,才终于得以被证明。

——《壹》——

1990年,在蒙古国的杭爱山,正在放牧的两个牧民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逼退到悬崖处避雨,无聊中一个牧民无意间抬头发现悬崖石壁上有一段密密麻麻的划痕。

凑近一看,这些痕迹竟然是一串串文字,而且还不是他们熟知的蒙文!

雨过天晴后,他们在与其他牧民交流时,将这件趣事逐渐传播开来,引来了蒙古国考古队的注意。

经过初步判断,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些竟然是中国的汉字。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他们对汉字的研究也不够深刻,无论怎么解读都很难理解崖壁上文字要诉说的含义,于是,他们决定向中国的专家求助,邀请来杭爱山实地考察。

——《贰》——

时光荏苒,直到2014年蒙古国的专家才联系上了中国内蒙古大学的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向他讲述了悬崖上发现汉字石刻的事情,并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照片和资料。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是研究蒙古学和历史文化的专家,看到这些资料后,认为这段文字的历史价值极高,当即决定要深入研究一下。

根据蒙方提供的图片资料看,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和他的团队,初步辨认出了十几个字。

这些字互不连贯,难以成句要仅凭这十几个字,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中寻找线索,确定石刻的年代和内容,简直难如登天。

好在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始终没有放弃,他带着团队开始了漫长且艰难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断定这是来自近2000年东汉时期的文字,一想到这将和史书中的文字产生交会,整个团队都很兴奋。

最终在参考完史料后,这面碑文,很可能就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写的《封燕然山铭》

——《叁》——

为了证实这一推断,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和延安大学历史学系讲师高建国,一同前往蒙古国做进一步实地考察。

2017年7月,齐木德道尔吉教授等人带着疑问和期待,踏上了前往蒙古国的旅程。

到达后,他们与当地专家组成了中蒙联合考察队,正式开始对这处汉文摩崖石刻,进行实地探究。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在杭爱山一处支脉向西南突出的岩石上,找到了那处摩崖石刻。

整片石刻处在一块突出的红色岩石上,宽1.3米、高约0.94米。仔细一看,石刻自右往左共20行,每行字数不等,最少5字,最多17字,平均每行15字,是用隶书书法镌刻而成,书法功底相当深厚。

不过石刻的年代太过久远,风沙和暴雨的洗礼下,很多字已经模糊不清,但专家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一点点辨认,最终,在这约260个字中,成功认出了220个字。

随着考察的圆满结束,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激动地宣布:“我们可以完全确定,这就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所著的《封燕然山铭》石刻真迹!”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肆》——

《封燕然山铭》到底是个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让见识广博的专家们都激动不已?这和东汉时期的一场关乎国运的战役有关。

长久以来匈奴是两汉时期的心腹大患,汉武帝虽然沉痛打击了匈奴,但自身国力损耗巨大,后来西汉灭亡,东汉接替之际,匈奴再度崛起,时常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公元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受命远征抗击北匈奴。他率领数万大军,一路长途跋涉,一直打到了燕然山,也就是如今蒙古国境内中戈壁省的杭爱山。

东汉大军势如破竹般的达到了燕然山一带,最终击溃了匈奴主力,使其再也无力南犯。

这一仗彻底终结了中原王朝与匈奴长达几百年的战争,匈奴作为独立的民族也逐渐淡出了中国历史。

当时随军出征的班固写下了《封燕然山铭》,用来记录这次大破匈奴的功绩,并命人将其刻在崖壁之上,以供后世瞻仰。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下的这篇铭文文采斐然。也使得“勒石燕然”这个词,成为了建立不朽功业的代名词,激励着无数后人。

直到北宋时镇守宋夏边境的范仲淹,也曾在《渔家傲・秋思》中,以“燕然未勒”表达他对战事未平、功业未竟的惆怅。

漠北这块土地历经沧海桑田后,成为了如今蒙古国的土地,而且岁月的风沙早已埋没了很多人的记忆,以及这块铭文,加上位置难觅,使其很难重现大众视野。

或许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不甘于埋没于黄沙之中的《封燕然山铭》石刻,最终通过牧民的偶然发现,才让这段被尘封的历史,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这块铭文不仅仅是记录一场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它还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隶书摩崖石刻,对于研究汉文字的发展历史,有着重要的实证价值。

而且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通过发现铭文的地理位置,以及《封燕然山铭》的背景,为研究汉匈关系,提供了历史地理学上的重要坐标。

它打开了一扇通往东汉时期的历史大门,让书简中的历史更加生动起来,也更加真实可信,一绝那些别有用心的揣测。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国专家们看到《封燕然山铭》石刻真迹,而且还成功解读出来其表达的内容时,激动不已的情感吧。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再一次得到深刻见证。

来源:史话古今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