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春节刚过,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徐家村的治安专勤在拜年走访中发现异常:村民肇某君神情恍惚,言行异常。这个看似平常的走访发现,却引发了一场多部门联动的紧急救助。从村屯到乡镇到县城,综治中心规范化的运行体系迅速启动,最终将发病患者平安送医。这是新宾满族自
2025年春节刚过,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徐家村的治安专勤在拜年走访中发现异常:村民肇某君神情恍惚,言行异常。这个看似平常的走访发现,却引发了一场多部门联动的紧急救助。从村屯到乡镇到县城,综治中心规范化的运行体系迅速启动,最终将发病患者平安送医。这是新宾满族自治县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的生动缩影,更是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鲜活注脚。
阵地前移 群众诉求“一门清”
走进新宾满族自治县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里8个服务窗口依次排开,心理服务室的沙盘摆件泛着暖光,速裁仲裁庭的国徽庄严肃穆。
按照“整合资源、协调联动、运转高效、便民利民”原则,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初步形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打造由群众接待大厅、来访接谈室、纠纷调解室、心理服务室、分析研判室、速裁仲裁庭“一厅四室一庭”组成的功能区,这个由原信访接待中心改造而来的“治理枢纽”,正悄然改变着群众解决问题的路径。
“以前处理纠纷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只要进这扇门。”南杂木镇车站社区的张大姐深有体会。她家因水管爆裂引发的赔偿纠纷,在综治中心协调下,法官、司法调解员、社区干部组团上门调解,最终四户邻居握手言和。数据显示,综治中心整合政法单位和职能部门力量后,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9.7%,平均办理时间缩短40%。
规范化的服务流程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中心设置的综合引导台就像医院的导诊台,工作人员根据纠纷性质精准分流。对于像徐家村精神障碍患者这样的紧急情况,通过县乡村三级即时响应,形成了“发现-研判-处置”的闭环管理。2024年创新的“一键报警”联动机制,已成功防范多起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案件。
机制破冰 部门联动“一盘棋”
新宾满族自治县以县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平安辽宁系统为支撑、以县乡村三级联动为基础,横向联通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员(治安专勤),构建“五位一体”大联动指挥调度体系,实现了对上与省、市级综治中心互联互通,对下与乡镇综治中心一体联动。这个“智慧大脑”不仅联通了县乡村三级网络,更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当徐家村患者送医遇阻时,综治中心主任单梓洋的协调电话直通市县两级卫健部门,硬是在医院下班后开辟了绿色通道。
“现在处理问题就像打组合拳。”上夹河镇政法委员邓立伟深有感触。在处置肇某君事件中,派出所民警、精防医生、村干部组成的工作组2小时内完成入户研判,次日送医时遇到突发状况,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跨部门协调机制。这种“吹哨报到”的工作模式,让原本需要十天半月走程序的事项,压缩到了48小时内解决。
机制的创新还体现在源头治理。207名治安专勤如同“移动探头”扎根基层,1057个网格实现治理全覆盖。在处置南杂木镇邻里纠纷时,正是网格员提前发现矛盾苗头,法官、调解员提前介入,避免了普通民事纠纷升级为诉讼案件。2024年全县法院受案量同比下降3.7%,“无讼村屯”初见成效。
服务升温 治理效能“一步达”
走进综治中心的纠纷调解室、心理服务室、速裁仲裁庭,墙上的锦旗讲述着温暖故事。在这里既为纠纷当事人做心理疏导,也为基层工作者缓解压力。
“调解不是冷冰冰地讲法条,更要解开心里疙瘩。”调解员梁爽说。在南杂木镇赔偿纠纷中,正是多次“背靠背”的心理疏导,让四户邻居放下了对抗情绪。
专业力量的下沉让服务更有温度。中心建立的调解专家库囊括了婚姻家庭、土地纠纷等领域的行家里手,6位“调解员”凭借丰富经验化解了大量陈年积怨。在处置徐家村突发事件时,工作人员不仅考虑患者治疗,还主动联系民政部门为困难家庭申请补助,这种“解困+纾困”的复合服务赢得群众点赞。
服务的升级更体现在细节创新。建立的矛盾纠纷“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2024年全县治安案件下降34.3%,刑事发案下降39.6%,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徐家村、南杂木镇这样的“小平安”累积成的“大稳定”。
从徐家村的紧急送医到南杂木镇的邻里调解,新宾满族自治县综治中心用规范化建设蹚出了基层善治新路。当接待窗口变成治理前哨,当部门联动升级为机制创新,当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服务,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矛盾化解的效率提升,更是家门口触手可及的平安温度。这种“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群众”的治理实践,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也为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来源:抚顺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