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上巳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10:22 1

摘要:翻看日历,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最初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干支纪日)举行,魏晋以后逐渐固定在三月初三,因此又称“三月三”。

今天气从之前的沙尘终于变得晴朗了起来。

翻看日历,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最初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干支纪日)举行,魏晋以后逐渐固定在三月初三,因此又称“三月三”。

这一节日融合了自然崇拜、祓禊祈福、踏青游春等传统,后因与清明节时间相近,部分习俗逐渐淡化,但在一些地区仍保留着独特的民俗活动。

记得小时候家乡习俗,在这一天,大人小孩去山崖上及田间地头挖黄蒿,一种中草药,有清热解暑等功效。三月三刚发芽,鲜嫩。

还有妇女们去河堤上洗被褥等比较大的东西。据说是为了洗去一冬的积秽,迎接新春。我向来不信这些,但今日却也动了游兴。

走出户外,楼下的花园里桃李已开得烂漫。花瓣上沾着露水,在朝阳下闪着微光,倒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银子。

踱出小区大门,向城北的黄河岸边行去。

河岸边的健步道上,走步的人络绎不绝,黄河公园里,锻炼身体的,再往前走快到河边上有唱歌的,开直播的等等。

老远的就看见一条蜿蜒曲折的玉带。

春天的黄河水,如同整个天空的釉彩,蓝蓝的。河边弯着身子的黄河奇石爱好者翻捡着自己的喜爱。

如今倒是没有洗衣服的了。

忽然想起《兰亭集序》里说的“引以为流觞曲水”,王羲之他们那会儿过上巳,是何等风雅。

而今人虽也过节,却只剩个热闹罢了。那祓禊的本意,祛邪祈福的诚心,早被市声淹没得干干净净。

正出神间,一个小童跑过来,递给我一枝新折的红柳条。不知何意?

抬头只见一位老妇人向着我这边慢跑。原来这小孩是她的孙子。

老妇人喜笑颜开,“一个转身就跑开了…”

我也逗逗小可爱,随口说:“来,让奶奶用红柳条给你编个小篮子。”

我随手又折了几根嫩一些的红柳条,一边和这位老妇人聊天,一边编织,不一会就编织好了,一个特别小的篮子。

老妇人很是高兴,一边说你这手艺好…小可爱更是爱不释手。

和这对奶孙告别,一个人走向沙滩深处。

河水微凉,带着初春特有的清冽气息。

归途上,见路旁花丛中停着一只蝴蝶。我蹲下身,想仔细看看,它却抖了抖翅膀,蹒跚着爬上一朵蒲公英,再也不动了。

想来人生在世,亦如这上巳节的河水,看似年年相似,实则逝者如斯。

那些古老的仪式,终究会随着光阴流转而变味、消散。

唯有春光,年复一年,不约而至。

来源:葛文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