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关于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0:24 1

摘要: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随着数字经济、信息化在“三农”领域的引领与渗透,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数字技术的广泛嵌入,加速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了农业生产绿色化转变,有效提升了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随着数字经济、信息化在“三农”领域的引领与渗透,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数字技术的广泛嵌入,加速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了农业生产绿色化转变,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与此同时,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省—市—县三级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大多局限于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涉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数字应用场景和产品研发中的深度参与重视不足,未能形成完善的数字乡村建设社会参与机制。

二是数字化平台与实际需求脱节。农业农村数字化中存在数字化平台及设备实际应用性不强等现象,难以符合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户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当前各地农业农村数字应用场景主要围绕智慧农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而与农户生计紧密相关的智慧养老、医疗健康、公共法律服务等应用场景和数字产品相对匮乏。

三是数字下乡惠农助农渠道不畅。当前城乡数字鸿沟仍然较大,城乡互联互通、数字下乡等渠道不畅,城市数字化人才下乡进村服务保障不到位,资本下乡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农户对数字技术和产品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数字能力培训机会较少,存在“不知有何用”“不会用”“不想用”的问题。

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乡村数字化协同发展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在省—市—县三级统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各地政府部门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主体,探索多行业、多部门、多专业领域之间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加强“产学研”融合,因地因事制宜开发符合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户生计实际需要的数字化平台,确保“有用”“易用”“用得起”。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及规范,整合乡村特色产业数据资源,形成开放共享的公共数据资源库。

二是研发契合实际需求的数字应用场景和产品。推动各地工信、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开展地方生产生活调研,深入了解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组织研发更多接地气、与农户生计紧密相关的数字应用场景和产品。强化需求牵引,建设一批养老数字服务平台、地方特色农产品展示与交易平台、农家乐(民宿)线上运营管理课程、网络营销培训课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数字法律服务平台等。

三是拓宽数字下乡惠农助农渠道。深化互联互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城乡数字融合路径,制定吸引数字技术人才和企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激励机制。扩大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健全小农户信用信息线上申请和审核机制,推出个性化的“果农贷”“茶农贷”等金融产品。推动各地政府与电商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针对农户特色农产品畅通线上销售渠道,带动更多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四是建立农户数字素养提升长效机制。鼓励各方参与,通过就业培训、专家授课、能人示范等多种途径,加强农户数字化培训,提高农户的数字素养。加强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建设,为农户提供电商创业实践机会。打造数字化助农专家队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电商运营技巧、短视频拍摄变现、直播带货、AI数字人直播技术等课程培训。利用数字化手段链接各部门数据、整合跨业务流程,为在乡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咨询、融资对接、招聘培训等创业服务。

来源:民进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