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筑巢产业引凤 甘南县打造青年返乡创业“磁力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10:19 1

摘要:清晨五点,甘南镇美满村电商直播间的灯光已经亮起。电商负责人张红艳正在镜头前介绍当地特产:“这款大米产自甘南黑土地,口感软糯、清香四溢,每天限量500份……”手机屏幕上,订单数字不断跳动,评论区里满是顾客的追问和赞美。

□本报记者 崔立东

清晨五点,甘南镇美满村电商直播间的灯光已经亮起。电商负责人张红艳正在镜头前介绍当地特产:“这款大米产自甘南黑土地,口感软糯、清香四溢,每天限量500份……”手机屏幕上,订单数字不断跳动,评论区里满是顾客的追问和赞美。

三年前,年收入50万元的张红艳还在外地经营电商。如今,她已成为美满村电商服务站的掌舵人,带领团队打造5个电商品牌,年销售额达900万元,带动300家农户增收。

像张红艳这样返乡创业的青年,在甘南县并不少见。近年来,甘南县通过政策引领、平台构筑、示范带动等多种方式,已吸引1400余名在外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力量。青年回流的热潮,正在松嫩平原上掀起一场乡村振兴的“青春风暴”。

政策“礼包” 筑巢引凤回乡来

曾在大城市的大企业担任过销售经理的苏强,年收入超过20万元。2023年,通过甘南镇“好青年人才大集”引才活动,他被任命为欢喜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去年3月,他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吸引苏强这样的优秀人才返乡,甘南县的制度创新功不可没。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大威介绍,甘南县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公职化、事业化、公务化”层级递进动态建设,全面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

与此同时,甘南县还研究制定了22条引才政策,涵盖工资待遇、职业前景、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四大方面,切实增强人才回流引力。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玉刚介绍,目前在甘南县村级组织干部储备库190人中54%是返乡青年农民,他们大多有较高学历、丰富阅历和成熟商业思维,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思路、新活力。

产业平台 创业热土结硕果

“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是吸引青年返乡的重要平台。在甘南县,95个行政村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形成了320个乡村特色产业和116个村办企业,为返乡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初春的光辉村,双甘鹅业的育雏车间里,数万只小鹅正在茁壮成长。村党总支书记翁建文忙得不可开交,人称“鹅司令”的他一边接听订购电话,一边安排人手清理育雏车间。

“企业成立以来,已孵化鹅雏18万只,纯收入20万元。”翁建文介绍,村里利用闲置校舍、引进孵化设备,打造集孵化、育雏、养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看着企业红火,今年有8户村民入股双甘鹅业,肉鹅养殖户增加到25户。

而在甘南镇平安村,43岁的党支部书记卢海波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煎饼侠”“豆包哥”。北乡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品厂里,10台自动化煎饼机飞速运转,每天生产1200袋煎饼仍供不应求。2019年开始,卢海波带领23名村民利用当地优质绿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一年销售豆包6万余斤、煎饼10万余斤。

村村联手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是甘南县的一大特色。兴十四镇兴武村的党支部书记刘鸿起与村里的企业鑫达食品有限公司经营的“兴武有面”玉米面条线上线下销售火爆,年产值达到180万元。

同样尝试联合办厂的还有甘南镇美满村联合5个村投资1500万元创办的年加工能力500万穗的鲜食玉米加工厂,年盈利130万元;查哈阳乡幸福村联合4个村创办的菇娘批发市场,年销售菇娘200万斤,产品辐射整个东北地区。

这些产业平台不仅为返乡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成为吸引更多人才的磁场。

副县长董世民告诉记者,目前,围绕“两米一鹅”(粥米、鲜食玉米和大鹅)的发展战略,甘南县初步形成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共有鲜食玉米企业6家、粥米企业30余家,为返乡青年提供了多样化的产业选择。

创新机制 培育人才促回流

“每天直播3小时,销售蔬菜、水果和农特产品,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35岁的刘晓静是兴武村电商直播团队的负责人,去年5月在甘南县乡村振兴学院接受培训后,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2022年,甘南县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累计培养致富带头人300余人,一批“土专家”、电商主播、创业带头人脱颖而出。这些本土培养的人才与返乡创业青年形成了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甘南县还积极搭建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上线。如今,甘南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等纷纷与益农信息社、美满电商平台、晓光电商平台等对接,借助网络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2023年,全县农村地区新培育网络主播16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近2000万元。

在人才服务方面,甘南县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教育水平,解决返乡人才的后顾之忧。

甘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玉刚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引才方式和服务保障,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情怀的青年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青年回流 乡村振兴上台阶

“过去,年轻人往外跑;现在,能人往回走。”黄玉刚这句话概括了近年来当地人才流动的变化。据统计,近五年来,甘南县累计吸引1400余名青年农民回乡兴业,其中40岁以下的占比超过60%。

青年回流为甘南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今,全县年收入2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50万元以上村占比90%,村集体存款百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9个,全县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88亿元。涌现出了“牛书记”“鹅司令”“豆包哥”等一批致富带头人型村干部。

甘南县县长刘正伟介绍,返乡青年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带来了创新思维和市场意识,推动了乡村产业升级和经营方式转变。

“青年人才回流为乡村注入了活力和希望。”甘南县委书记刘凤德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保障,促进更多优秀青年返乡创业,让农村成为广阔天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