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原体肺炎是经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而引起肺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炎症。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健康人群可能因吸入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体,进而引发肺部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多为散发病例,营养不良
支原体肺炎是经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而引起肺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炎症。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健康人群可能因吸入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体,进而引发肺部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多为散发病例,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的患者容易感染此病。空气流动性差、人员接触密集的场所,发生率可增高。
支原体肺炎主要症状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不适。具体来说,发热可持续 2 至 3 周,一般为中度发热,也可不出现发热;咳嗽大多为阵发性持续剧烈干咳,夜间加重,可伴有脓痰;还可能出现乏力、咽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腹泻等其他症状,也可伴有气促、呼吸困难、耳后和鼻咽部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此外,支原体感染还可涉及到皮肤、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引起多种并发症及其表现。患病初期患者可出现浑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通常 2 至 3 天可自行缓解;发热症状一般会持续 2 至 3 周,主要以中等程度发热为主,但是儿童或体质较弱的患者可出现高热现象;咳嗽多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主,痰液较少,部分发烧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然存在咳嗽症状;还可能出现疼痛症状,包括头疼、咽喉疼、胸骨后疼、鼻咽部疼等。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规定的疗程和用量使用药物。很多患者在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这是导致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中青年患者,通常 1 - 2 周的规范化抗感染治疗可治愈;年老体弱者可能需要延长疗程至 2 周以上甚至 1 - 2 个月。只有确保治疗彻底,才能有效避免支原体肺炎的迁延不愈。
增强体质是应对支原体肺炎迁延不愈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心理调节等方式来提高免疫力。在饮食方面,要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避免高油高盐的食物。适量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周保持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每晚应保持 7 - 9 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增加体质,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爱好、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合理用药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至关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敏感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盲目用药形成耐药病灶。支原体肺炎大多呈自限性,多数病例不经治疗可自愈,但早期使用适当抗生素可有效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抗生素首选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大环内酯不敏感者则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咳嗽剧烈者可适当给予止咳药物治疗。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预防感染是防止支原体肺炎迁延不愈的关键。要避免与支原体病人接触,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接种肺炎疫苗,可以预防部分血清型的支原体肺炎。在接触支原体肺炎患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接触史,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来源:晓和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