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都特别珍惜到城市里游玩或者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果能和在城市务工的父母一起拥有这段经历,那么他们的人生里就拥有了一段宝贵的回忆。由中铁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与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发起的
每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都特别珍惜到城市里游玩或者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果能和在城市务工的父母一起拥有这段经历,那么他们的人生里就拥有了一段宝贵的回忆。由中铁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与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发起的“牵手关爱 七彩童年”——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连续开展9年,1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服务30万小时,服务留守儿童3000多名,间接受益对象7200余人。今年,该项目即将迎来第10个年头。
“小候鸟”们在青岛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建筑工地‘小候鸟’驿站志愿服务活动是从2016年开展的,当时的初衷特别简单,就是希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得到很好的照护。”3月30日,项目志愿者高天淇表示。高天淇是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当时公司看到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工人生活区玩耍,就考虑可以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看管、照顾、教育。这个想法跟上级汇报后,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这就有了“小候鸟”的雏形。
“小候鸟”到工地体验父亲的工作。
提起项目开始时的初衷,高天淇说:“我们深知,外来务工人员对我们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志愿者想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想为这些家庭搭一座桥——让工地不仅是钢筋水泥的战场,更成为传递温暖的地方。”
9年里,志愿者以建设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小候鸟驿站”(项目部场所)为孩子提供爱心看护、课业辅导、兴趣培养。1000余名志愿者接力送给一拨又一拨的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快乐童年,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去年7月25日,青岛市“牵手关爱 七彩童年”——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在青岛TOD一号工程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中铁建工集团现场正式开班,全市共有33家建筑施工企业的240余名“小候鸟”参与了这次“迁徙”。
开班仪式后,志愿者们为“小候鸟”们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科学课,用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小朋友们积极地参与到动手实验中,奇妙的实验反应不仅让小朋友们收获了知识,也活跃和带动了现场的学习氛围,寓学于乐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方式获得了小朋友的热烈追捧,现场欢笑连连。
来自四川省巴中市的熊万林今年8岁了,他的爸爸是青岛TOD一号工程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中铁建工的一名建设者,这次活动是熊万林和爸爸半年来的第一次团聚,“终于见到爸爸了,我很开心,爸爸跟我一起上了科学课,我还想让爸爸陪我去看大海,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在开班第一课中,熊万林和爸爸共同享受了一段欢乐的亲子时光。“上次回老家是过年的时候,得有大半年没见孩子了,孩子来青岛参加这个活动,玩得挺开心,我也挺高兴的。”父亲熊财荣欣慰地说。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来源:青岛早报